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

日期: 2014-04-28 15:01 作者: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来源: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字体: 打印本页

  天津市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型农业和“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天津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要求,把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作为建设美丽天津的重要举措,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菜篮子”生产能力,保障了市场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重点实施了八项工程:

  一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2013年,我市种业产值达到24.05亿元,形成了黄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生猪、奶牛、肉羊、海淡水鱼虾等优势种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每年重点推广农业新品种30个、新技术30项。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目前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

  二是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我市从2007年到2011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了45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0万亩;新建成22个现代农业园区、155个现代养殖园区,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100万平米,接近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投入资金累计达到237亿元。设施农业是过去传统种植业收益的十几倍,土地产出率提高了5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以上。在此基础上,我市计划用四年时间,对20万亩二代节能温室、113个现代养殖园区的技术装备、质量安全和综合效益水平进行提升改造。

  三是放心农产品工程。从2012年开始建设放心菜基地,已建设20万亩,基地内蔬菜检测合格率达到99.99%。同时,进一步拓展放心农产品范围,建设放心肉鸡,放心水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应用,放心菜基地实现了生产档案全程在线采集管理。

  四是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在农业部的指导支持下,我市与中科院通力合作,高水平建设了农业物联网综合平台。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加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55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1家,家庭农场近2000家。同时,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在“菜篮子”流通环节上,从2007年以来,已累计投入60亿元,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储、运输等体系建设。去年,我市开展了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建设,对社区直供直销车和蔬菜加工整理车间进行补助,减少了流通环节,稳定了市场物价。

  六是农业功能拓展工程。天津山、水、河、湖、海、湿地齐全,在北方城市少有,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近几年,我市规划建设了九条休闲观光线路,开发了休闲度假、果蔬采摘、农家美食、四季赏花、民俗节庆、生态养生等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农业项目,培育发展了两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级示范县,建成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建成了6个全国渔业休闲示范基地。

  七是农村金融创新工程。提高农业融资能力,市政府出台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设施等确权登记和抵押融资工作的意见》,搭建天津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启动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试点,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大种植业政策性农险覆盖范围,构建了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温室、大棚)、养殖业(奶牛、生猪、能繁母猪)、农房、农财等4大类11种农险体系,实现了对涉农区县的全覆盖。去年承担风险保障45亿元,同比增长34%。

  八是粮棉高产创建工程。通过创建35个粮棉万亩高产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大田作物土地产出率。去年,我市粮食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态势。全年粮食总产174.5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7.7%。其中,夏粮总产创2001年以来最好水平。

  这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首先是确保了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实现了“十连增”,肉、蛋、果的自给率达到60%,菜140%,牛奶180%,水产品150%,我市主要农产品不但能够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而且每年有大约200万吨蔬菜、30多万吨牛奶和7万吨的高档水产品进入全国市场的大流通;确保了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种业优势进一步扩大,建成了国内首家省级农业物联网平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了农民收入快速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农民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1:1左右。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重点抓六个方面: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种业发展。研究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种业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开展农业技术骨干千人培训和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成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立8000个科技示范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确保2.5万农民取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

  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到2016年,重点建设14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15个粮食生产基地、44个放心菜基地、10个果品生产基地、55个畜禽养殖基地、22个水产养殖基地,稳定我市粮生产能力,提高肉、菜、蛋、奶、果、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能力,保障“菜篮子”供给。同时,充分发挥我市设施农业优势,加大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强以设施为基础的各类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针对中高收入群体消费需要,扩大特色、有机、绿色等优质农副产品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加工。充分利用天津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业,优化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环境,积极吸引北方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农产品向天津集聚,把天津建成南北、东西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吸引更多农业企业到天津落户或与在津企业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同时,推进我市大型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营合作、设立分厂、建立生产基地,壮大经营主体,提高带动能力。

  四是拓展农业休闲娱乐功能。推进休闲农业“9123”载体建设计划,规划建设9条休闲农业精品观光路线,培育认定1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200个市级休闲农业特色村点,改造提升3000户农家乐经营户。今年,重点推进农家乐组织和经营方式创新,支持农家乐聚集村建立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农家乐。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举办一系列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五是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一个是,加快推广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重点完善提升农业物联网平台功能,加强在病虫害防治、农机调度、奶牛养殖等方面应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另一个是,加快发展物理农业,推广应用声波助长和空间电场两项物理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农产品品质。计划用五年时间,在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推广15万亩。

  六是加强放心农产品生产。推进放心菜、放心肉鸡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扩大放心农产品生产种类,逐步覆盖猪、蛋、奶、水产品。扩充“天津市放心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和“动物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两个平台的功能,加大设备、资金保障,切实发挥监管作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添加剂使用,确保“菜篮子”安全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