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唐山:筑牢特色优势 打造比较优势 以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日期: 2014-04-28 14:55 作者: 唐山市农牧局 来源:唐山市农牧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唐山位于河北省东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毗邻京津,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现辖两个县级市、五个县、七个区、四个开发区(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5万亩;总人口74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5万人,是全国较大城市和河北省域中心城市。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1.2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37元。

  唐山既是一个经济强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全市已形成“畜禽、蔬菜、果品、水产、粮油”五大主导产业。2013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63.4亿元,连续多年占到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6%以上。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目标,以建设京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主线,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开启与京津农业的优势互补、统筹推进、协同发展新篇章。

  一、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速起步

  唐山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围绕服务京津农业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初步建立起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高端高效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一是设施化种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总面积发展到147万亩,实现总产量820万吨,分别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总产量的43.2%、49.8%,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60.3万亩;设施食用菌栽培达到1.9亿棒,总产量17.4万吨。狠抓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的畜牧养殖,全市奶牛存栏47.1万头,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00%,生猪年存栏出栏740万头,家禽年存出栏7500万只,规模养殖比例均达到82%。大力推进果品强市建设,设施果品和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24万亩。二是园区化经营。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通过集约资源、集中优势、集成技术,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化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各地发展了100多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玉田县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迁安、乐亭等5个园区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三是企业化生产。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41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75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经营总量达到700亿元。

  2、生态绿色农业呈现品牌化发展。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705万亩;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36个,其中部级26个、省级102个;海淡水生态健康养殖面积39万亩,基本形成了按标生产、有标可依的农业生产体系。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6万亩;“牛(猪)-沼-菜(果)”和“一场、一池、一园”生态种养殖模式全面推广,全市5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1316处、秸秆联户沼气工程6处,累计发展户用沼气48.6万户,适宜建池户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60.6%;小麦秸秆机械切抛、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率分别达到74%和16%。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市104个品牌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占农业品牌总量的45.8%,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7个。

  3、观光休闲农业实现网络化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一心、两带、多基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体系,成为京津群众观光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一心”即以唐山城区的六个行政区为核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城市生态园林和田园农业采摘区;“两带”即以遵化、迁西、迁安为核心的山区生态农业和自然历史观光农业带,以唐海、乐亭、滦南为核心的滨海特色养殖、精品果菜、海岛湿地休闲农业带;“多基地”即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农业生态园、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事活动体验园、民俗旅游村。目前,全市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企业558家,其中规模农庄27家,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产业收入达到2.8亿元。其中,迁西县、迁安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4、市场创汇农业呈现拓展型发展。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值从2002年的0.38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56亿美元,增长了4.1倍,农产品出口市场达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农产品出口基地4个,出口农产品品种比2000年底增加了30个,并由粗加工逐步向深加工转变,其中主导品种板栗深加工出口已占到板栗出口的40%左右。培育出口农产品企业70多家,其中出口超百万美元的企业29家,出口企业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自营出口比例大幅提高,栗源、美客多、广野、尚禾谷等企业在国外已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

  5、高科技现代农业带动创新式发展。近年来,全市引进种养两业新品种350多个,建设农业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瘦肉型猪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大市。加强与京津高等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试验基地和成果转化试点150多个,引进农业科技成果202项,创河北省名优产品8个,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1个。市政府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迁安市引进建立了河北省首家现代农业特邀院士工作站。同时,大力吸引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外先进企业来唐投资建设高科技农业项目。伊利、蒙牛、三元、双汇、大北农、雨润、众品、正大、六和、首农、中粮、北粮等一批国内农业领军企业在唐投资办厂,与加拿大合作建设的亚达-艾格威种公牛站项目落户遵化,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合作建设的奶牛牧场分别落户汉沽和玉田,与以色列合作建设的华以高端设施蔬菜、与台湾绿能商业公会合作建设的DPO精准农业项目分别落户滦南。

  二、认真审视不足和潜力,力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大有作为

  在加速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唐山市委、市政府主动剖析制约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认识到,从全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看,正处于传统型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的爬坡时期,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从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看,特色产业还不够鲜明;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看,土地、资金、劳动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活化程度不够,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滞缓,农业投入渠道不宽,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从工作指导理念上看,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和规律研究的还不够透,缺乏用市场的办法、统筹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在正确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正确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发挥好唐山的优势所在,推进唐山都市现代农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利用好区位优势。唐山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地位重要,境内陆路公路铁路密集,海运有深水大港曹妃甸,航空建有三女河机场,随着京唐高铁的即将动工,唐山将纳入环北京半小时经济圈。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这一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便捷优势,在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为京津提供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二是开发好资源优势。唐山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北部低山丘陵,是干鲜果品集中产区;中部沃土平原,是粮油及畜产品集中产区;南部滨海平原,是海淡水养殖和水稻集中产区。沿海、平原、山地农业各具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要继续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方向,大力开拓都市现代农业广阔的资源空间。三是巩固好产业优势。目前,唐山已发展起来一批在全省、全国占据一定优势地位的特色产业和规模龙头企业。奶牛存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生猪是全省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和京津瘦肉型猪供应基地,海产品产量占据河北的半壁江山,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首位,果品产量、产值居全省第二和第一位。要在抓好数量农业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农业的发展,促进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百姓家。四是发挥好科技优势。唐山与京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已经在诸多领域开展了非常深入而务实的合作。要继续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将唐山的农业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与京津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推动唐山都市现代农业实现高位发展。五是挖掘好政策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唐山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副中心,为唐山与京津形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以满足京津市场需求和发展为目标,主动对接,创新机制,落实项目,搞活流通,促进具有唐山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加快形成。

  三、立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优服务,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做大做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努力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1、科学规划,推进与京津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一体化发展”理念,认真完善都市现代农业融入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唐山承接北京农业产业转移地图,找准定位,主动服务,推进京津唐都市现代农业链条式、融合型、错位化发展。

  2、调优扩能,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带动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畜牧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优质果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大对京津绿化农副产品市场的供应力度。发挥好现代农业园区的载体作用,承接农业产业转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农业发展、农艺展示、农事体验、特色产品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3、搞好对接,强化都市现代农业功能提升。立足唐山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确定位,认真谋划和精选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主动对接,抓好落实,带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升级。重点引进京津企业来唐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带动全市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4、引进科技,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能力。继续加强与京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建立院士和博士工作站、市校(院)合作基地,建设国家级农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及产学研一体化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试验推广,在促进全市农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京津市场提供更多、更优、安全的高端农产品。

  5、加强协作,拓宽服务京津市场供应渠道。继续加强与京津两市批发市场的合作,扩大与京津超市、商企和家庭对接规模,打造以农产品展销为主体的集散平台,畅通产销衔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