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洛阳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3米,大体地貌是“五山四岭一分川”。下辖1市8县6区,143个乡镇,2996个行政村,123.96万农户,农业人口489.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基本农田面积562.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11.2万亩,占37.53%。全市正常年景降雨量6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自然灾害天气较多,干旱、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有“十年九旱”之称;全年无霜期218天;土壤以棕壤、褐土、红粘土、潮土为主。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760万亩,平均单产在600斤左右,近年来粮食总产保持在45亿斤左右;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0.6万亩,总产量242万吨,总产值39.1亿元,其中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等各类设施蔬菜面积11.5万亩,占18.37%;渔业养殖面积45万亩,仅次于信阳、南阳,位居全省第三位。主要有孟津、吉利、洛龙三大商品渔业生产基地。201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4.79万吨,产值7.7亿元,品种以黄河鲤鱼、草鱼、鳙鱼、白鲢为主;全市水果总面积67万亩,总产4.8亿公斤,产值6.5亿元,主要品种为苹果、梨、葡萄、樱桃等;全市休闲农业园区总数已达938个,其中,休闲农业园区156个,休闲农庄37个,农家乐(宾馆)529个,休闲垂钓园97个。从业人数3.8万人,资产总额28亿元,营业收入26亿元。年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园区共61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11个(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全市以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休闲农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有力的推动了都市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工作开展。
一、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近年来,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洛政〔2010〕1号文件),《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洛政〔2013〕79号文件),规划在“五带二十区”内建设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市供蔬菜基地,重点建设“二带”、“四区”渔业生产基地。同时,立足我市实际制定了水果、休闲农业五年发展规划。
2、规模发展,集中开发。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即“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选择了10余种资源优势明显、生产条件较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种,确定了这10余类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提出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二是坚持产业整体开发。以产品为纽带,推动产业发展,将生产、加工、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产品构建产业,通过产业提升效益。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一方面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全市围绕10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10大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其中4个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
3、加大投入,择优扶持。三年来,我市每年市级财政预算列支农业专项发展资金约3500万元,其中用于近郊蔬菜基地建设资金1500万元,水果标准园建设100万元,现代水产业发展150万元。扶持对象主要为菜篮子生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散经营的种植户。扶持范围主要为以奖代补对种植基地进行补助,新品种引进,基地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标准化园区建设等。
二、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面积偏小。近年来,我市在菜篮子基地建设中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每年新建基地中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占发展总面积的20%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但是,我市的设施蔬菜面积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不到20%。水果生产除草莓外,其他品种基本都是露地生产。
2、种植结构需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市的菜篮子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缓慢。品种结构方面,大宗、低档果蔬种面积仍然较大,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面积小,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覆盖面较小,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
3、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市菜农大多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难以保证市场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出名牌产品。同时,各家各户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相对增加了交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密,龙头加工企业少,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的联合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菜篮子产业的升级。
4、菜农生产技术水平偏低。目前我市菜农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仍然偏低,生产仍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足,致使菜篮子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菜农科技种养水平。
三、下步打算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信息农业。把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菜篮子”工程的抓手,加大投入和扶植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土地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信息设施的使用水平和服务能力,在特色作物栽培、蔬菜、水果、水产等生产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在农产品质量溯源中大力推广应用二维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检索产品信息;在产品规模集中地,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领特色农产品产生新的增长点,让信息技术在推进现代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扎实推进我市农业由传统农业向园区、绿色、和谐、活力的现代农业发展转变,推进我市农业由扩大种植规模转型到提升产品竞争力上来,全面提升菜农种养效益,确保全市“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
2、重点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引导,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大质量监督和产品认证,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品牌形象,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在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采取生态修复、资源补偿等措施,合理使用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和提倡节本增效技术,加大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建立高效益、低能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3、积极培育三大经营主体。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全面提升壮大三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带头人;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制度完善、运营规范、产权清晰、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4、着力构建四大服务体系。即构建优质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服务体系。一是优化结构,改善品质,进一步加大新品引进推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苗质量安全检测、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管理等工作,加快农业和水产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市场准入,建立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例行监测制度,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控制,确保生产和上市的农产品全面实现无害化,让消费者放心。三是积极鼓励兴建发展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形成大中小并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四是加强完善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程服务。
相关新闻
- 北京:抓基础 促内涵 拓外延 全面提升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 2014-04-28
- 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 2014-04-28
- 上海: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重庆:注重特色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 2014-04-28
- 石家庄:都市农业发展暨“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