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谷县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3年5月,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后,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在山西省农业厅和晋中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围绕五方面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8万吨,增长5%;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亿元,增长18.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909元,增长27%,位居全省第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定位和组织架构
山西省和晋中市两级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厅领导先后10多次进行调研指导;晋中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召开常务会、研讨会和协调会15次,进行研究部署,并在项目倾斜的同时专门列支60万元课题组研究经费,支持试点政策研究。我们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试点实施方案》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定位、健全了组织机构。
1、目标定位:按照我县“三大功能区”布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四大主导产业(设施蔬菜、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干鲜果),以改革为统领、以创新为突破,全力打造全国最具规模和专业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最具潜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最具特色的精品酒庄集群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组织架构:建立111组织机构,即成立一个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试点工作推进的重大事项;成立一个由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等各项工作;成立一个由农业部、省农业厅、山西农大、市县农委、金融保险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针对试点任务开展调研、研究政策、提炼经验,为改革探索提供政策理论支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改革上,全力做好三个重点创新项目,从七方面具体落实改革任务。
----做好三个重点创新项目
1、合作共建“一区三园”,探索科技支撑模式。着眼建设创新驱动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开展了总投资5亿元的“一区三园”建设(一区,即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园区;三园,即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新园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目前,一期工程大学生创业园的20个科研项目已入驻实施,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晋中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山西科技农业展示区。
2、组建山西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探索资本合作模式。与晋中市政府、山西农大和盛农投资合作,成立总投资2亿元的“山西金谷现代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已正式签约。公司成立后以“2年内保底投资2亿元,3年后将新增投入40%用于太谷”的方式,投资我县农业领域。从股权投资、产品营销、电子商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探索资本合作新模式,将引领带动晋中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3、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农村资源整合模式。作为山西省首家成立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具备六大功能、开放七大类产权交易产品、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提供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今年,已流转土地5710亩,涉及农户1577户;开发开放三大类10个涉农金融产品,提供抵押担保贷款300万元。
----从七方面具体落实改革任务
1、土地流转:政策引导、模式创新。
加强引导。设立了1000万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对规模流转300亩以上土地的流入方分别给予连续3年补助。同时,对年新增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的乡镇给予奖励。去年,发放奖补资金835万元,带动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以设施农业为例,可撬动投资2.95亿元。
创新模式。主要形成了四种流转模式:合作社带动型、乡村引导型、整村推进型和企业引领型,主要针对平川规模设施蔬菜园区、山区丘陵村生态旅游和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全县流转土地涉及农户5500户,分别流入农户、合作社和企业4000亩、1万亩和6000亩,流转面积比2012年增长40%。
2、金融创新:政银合作、产品多元。
破解难题。针对农户“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与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农业产业园地设施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三园两场”(三园,即红枣园、蔬菜园、水果园;两场,即养殖场、苗木场)的经营权、使用权和种植物、养殖物进行抵押贷款,实行“一次授信、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方式,去年投放抵押贷款6180万元,受益农户近3000户,带动农民投入1.2亿元。
鼓励金融。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风险大、贷款难”的问题,设立1000万元金融风险基金,对涉农不良贷款超出规定部分给予50%的补贴。同时,开展政银企对接,去年两次政银企对接签约5.3亿,发放奖励金91万元;财政出资1000万元与中行、建行合作开设中小企业“助保贷”业务,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16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7.3亿元。
同时,积极争取国开行和省农发行扶持,重点参与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领域,前期可扶持十家以上企业、10000农户,年参与融资额度达到1亿元以上。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正在进行风险评估。
3、风险保障:搭建平台、扩大覆盖。
积极与人保财险开展合作。在政策性保险上,探索与种业公司联合,以“买种子、送保险”的方式,实现农民受益、风险共担,政策性保险覆盖率100%。在地方性保险上,探索“企业扶持、政府托底”的方式,去年在原有的设施蔬菜大棚、拱棚保险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红枣、葡萄等7个险种,提高赔付率3个百分点。其中蔬菜大棚、拱棚保险实现了90%的覆盖率(保费为500元,市县财政各补贴30%,农民承担40%,赔付标准由2000元提高10000元),去年赔付8000余农户各类涉保资金450万元。
4、科技支撑:校企合作、产研一体。重点探索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模式。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等驻地科研院所,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除“一区三园”这一典型代表外,还有巨鑫脱毒快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大在盛德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改良土壤技术推广,通宝醋业与中科院168所开展的老陈醋净化技术攻关。此外,积极推广应用“双调双盖”红枣种植、蔬菜平衡栽培、黑猪品种和玉米丰产方等新技术245项,农业科技贡献率65%。
5、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完善体系。
以“三大农业”(即资本农业、公司农业和科技农业)为支撑,加大力度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在资本农业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有5.5万户,户均投入12万元;田森和美特好超市等外来资本为基础的有20多家,带来近百亿元投入。在公司农业上,主要有加工型、工程型和包装型三大类,有通宝醋业、绿美园林等100多家企业。在科技农业上,主要有种苗型、保障型和营养型三大类,有巨鑫伟业、科谷生物制药、正林农资超市等30余家企业。2013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和联合社9个(总数达到678个),家庭农场229户;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8家和21家,年销售收入33亿元。
6、财政支持:项目整合、加大扶持。
采取“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方式,将涉农资金向重点项目整合。去年全县共争取各类涉农项目46个,整合资金近4亿元,投向15个重点项目。同时,在扶持政策上,除设立土地流转专项补贴外,还有大棚建设补贴。对连片面积100亩以上,配套标准管理房、防虫网棚等设施的园区给予奖励补贴;集约化育苗补贴。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集约化育苗补贴;贷款贴息。对新建日光温室贷款贴息。去年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近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项目扶持。2013年向45家龙头企业给予项目支持7000余万元。
7、订单营销:多方合作、拓宽渠道。
针对农民“销售难、不稳定”的问题,我们探索了四种订单营销模式:农超对接型(超市+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统销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基地辐射型(公司+基地+(合作社)或农户)和工程承揽型(公司+基地+合作社(或农户)+工程包揽)。比如,任村乡双民合作社与太原美特好超市对接,以“保底价”的方式进行收购,基地面积新扩展2500余亩;巨鑫伟业采取供苗、收购、销售三统一方式,年销售5000万株,可为农户增收2600元以上;通宝醋业和周边祁县、介休等6个县、市的农民通过直接订单方式,向农户或合作社收购蔬菜和粮食,面积新增5万亩;绿美园林公司形成了集苗木种植、造林施工和后期管护一体的市场化产业链,年技术输出人员1200人,创收2000万元。60%以上的农户被纳入到“订单农业”体系。
特别是,由山西省投资集团投资30亿元,占地1200亩的山西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项目,先期建设的国际网络交易平台,通过整合山西省119个县市特色农产品,与10个省市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将引领订单农业新模式。
建设上,以“四个一”工程为抓手,夯实农业物资基础建设。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狠抓“四个一”工程(每年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苗木花卉1万亩、干鲜果木经济林1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园区10个),有力促进农业物资基础建设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80%以上,农机综合作业率达95%。
设施蔬菜园区:新建成8个千亩园区、形成3个万亩园区。新增设施蔬菜1.3万亩,新增产量9.4万吨,产值增加1.2亿元,增长13.8%。
苗木花卉园区:形成5000亩园区6个,打造了3万亩高标准苗木种植基地。新增苗木花卉面积1万亩、出圃苗木669万株、销售收入2000万元,增长7.7%。
标准化养殖园区:新建标准养殖园区10个,带动养殖户4089户,生猪、鸡、牛、羊年饲养量分别增加20万头、300万只、0.3万头和12万头。
干鲜果园区:新建20个园区,增加干鲜果面积1万亩。其中干果主要以红枣、核桃为主,面积分别增加2000亩和3000亩;水果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
三、试点政策资金落实情况
共配套4028.5万元资金,其中农综开发资金2028.5万元,农业部“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
农综开发资金,用于实施5大类12个农综开发项目,其中土地整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部门项目2个,科技推广项目1个,奖励资金项目3个,已投资1595万元。完成通宝醋业收购粮食和喜林六味收购蔬菜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个项目。
“以奖代补”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用于承担试点任务的13个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农业经营新体系、财政支持新方式和订单营销新模式,项目总投资6963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
四、2014年主要思路和打算
2014年重点抓好六大方面改革配套工作。在投融资机制和土地流转上,完善山西金谷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功能,建立股权基金,将资金放大到8个亿;规范产权交易中心,深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土地收益担保贷款试点。在财政支持上,制定项目资金争取奖励办法,做好项目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加大财政奖补,投入6200万元,继续实行产业“连片发展、财政奖补”政策,重点完善八大千亩设施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扶持10个家庭农场和10个合作联社。在新型经营体系和产销对接上,以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网络平台为引领,支持设施园区、合作社发展QQ农场和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填补新型经营模式空白。在风险防范上,以山区村整体开发为试点,探索将中央、省市资金,项目单位建设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和个人出资捆绑,合理配置比例,探索农业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新机制。在产学研一体化上,重点建设山西农大“一区三园”,确保大学生创业园年内建成使用;加快巨鑫脱毒快繁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农大与盛德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大“玉露香梨”、“晋汾白猪”和“双调双盖”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在粮食安全上,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和节水工程等7个项目,保证3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总之,我县的农业改革和建设试点工作正进入关键期,虽然做了一些尝试,但还有很大的改革创新空间,我们将以这次绩效评价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现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
相关新闻
- 江西省南昌县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4-08-21
- 福建省福清市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4-08-21
- 安徽省庐江县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4-08-21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4-08-21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3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材料 201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