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简报信息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5年第10期

日期: 2015-05-26 14:42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安徽庐江四大举措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泰安市岱岳区五定五有从严考核创新管理力促发展

安徽庐江四大举措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今年以来,庐江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五新”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培强农业主导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4.3%;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达12.7万吨,增长5.0%;农产品加工产值16.6亿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3元,增长11.5%。

  一是实施水稻增产模式攻关,在绿色增产上做文章,促进粮食生产稳定。该县今年继续承担实施了农业部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高产创建、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多项创建活动,每年建立早中晚稻绿色增产示范片30多个,推行节肥、节水、节药集成技术普及应用,总面积50多万亩,为完成全县水稻单产年均增长8%左右和粮食总产年均3%以上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在生态效益上做文章,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结合环巢湖生态环境治理,该县在沿湖(巢湖、黄陂湖)各镇大力发展水生蔬菜,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种植能手和大户发展莲藕、芡实、荸荠等,全县水生蔬菜已发展到6万余亩。目前,该县已在庐北的同大、郭河、白山、庐城等镇建成了10万余亩的商品菜生产供应基地,其中设施栽培2万余亩,年供应合肥市场蔬菜总量超10万吨。庐城镇高建社区(莲藕)、白湖镇西城村(荸荠)创建了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三是实施特色产业提质行动,在品牌打造上做文章,促进名优产品发展。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资源优势,该县着力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宣传和保护。“巢湖麻鸭”、“金坝芹芽”和“黄陂湖河蟹”先后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海神”黄酒和“圣运”面条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拥有白湖大米、白云春毫茶叶、黄陂湖河蟹、庐江小红头、梁大妈蒸肉米粉、同大圩葡萄等一批地方知名品牌。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万余亩,打造提升庐江“白云春毫”茶叶公共品牌和汤池白云春毫、柯坦有机茶等填补了合肥市多项空白。积极做大做强禽蛋产业,着力培育以蛋品加工销售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怡浓工贸公司和“巢湖麻鸭”地理标志产品。

  四是实施农业功能拓展战略,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该县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了一批适游宜玩的村庄和休闲基地。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庐江县乡村旅游美食示范村实施方案》、《庐江县加快农家乐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充分利用该县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等自然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农家乐,满足市民旅游文化消费,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上半年通过县财政奖补,对全县新开办29家农家旅馆(餐馆)进行了验收,发展农家乐五星级6户、四星级2户、三星级11户、二星级3户、农家旅馆10户。5月2日,在汤池镇果树中心村举行了农家旅馆授牌仪式,首批向合肥市民推出农家客栈床位389个、餐桌637张。“五一”期间,庐江县齐嘴、果树等美好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游人如织,农家旅馆、农家餐馆生意火爆,让合肥市民到庐江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充分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实现绿色增收。

  (安徽省庐江县农委供稿)

泰安市岱岳区五定五有从严考核

创新管理力促发展

  自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泰安市岱岳区严格按照示范区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探索建立“五定五有”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64元,同比增长4.4%、11.9%。

  一、规划定向,考核有主线。坚持规划先行,做到近期考核有目标、长远发展有方向。邀请山农大、省农业厅的专家反复论证,委托省农业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了示范区建设规划,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明确了“一个目标、四大分区、六类园场、建制提升”的总体思路,即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划定“优质粮食聚集、高效农业先导、优质林果示范、农业功能拓展”四大分区,重点发展“优质粮食、高效蔬菜、精细加工、休闲观光、畜禽养殖、有机桑茶”六类精品园场,示范带动全区农业“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考核定量,评价有指标。把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书,把“粮食产量、企业集群、农业品牌、设施装备、农民收入”等8类重点指标,细化成26个考核单项,量化分解到各个乡镇(街道),实行半年督导考核、全年综合评价。同时,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经营主体培育、多元化投入”等重点,设立了特色项目创新考核,依据创新程度、成本投入、效益产出等情况,按照“高”、“较高”、“一般”、“较低”四个等次,对各乡镇示范区建设创新点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了“常规指标有量化、创新项目有加分”的综合考评体系。

  三、领导定责,管理有特色。由区长任组长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区农业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建设全面工作,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示范区建设第一责任人。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实行区乡领导联系点制度,把示范区建设任务逐项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并纳入乡镇(街道)科学发展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进行通报,并每年召开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形成了责任明确、管理细致的责任体系。

  四、示范定点,绩效有抓手。深入实施“功能分区、园场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的发展格局。把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的五个乡镇,划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由组织部长担任指挥长,以指挥部形式集聚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目前,全区共建成六大类精品园(场)62个,其中按功能分:科技示范型20个,产业引领型22个,功能拓展型20个;打造万亩优质粮食产能片5处,千亩高产攻关田9处,发展“一村一品”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96个,形成了多业并举、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农技定岗,增收有保障。围绕科技示范户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良种良法推广、农技人员培训等重点,对农技人员实行百分制考核奖励。全区共推广优良品种40余个,先进实用技术30余项;培养科技示范户1500个,科技指导员100名;建立沼气池服务网点80个,配方施肥示范村100个,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46支,“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百强服务组织”称号。省长指挥田连续七年平均亩产粮食3500斤左右,今年亩产粮食达2010.84公斤,首次突破了“双吨粮”,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粮食1324.8公斤,带动全区粮食单产达到了550公斤。全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分别达到了8.6万亩、46万亩和60万亩,泰安黄芽白菜、泰绿蔬菜、泰山珍珠西红柿等9种农产品获省级以上名优农产品称号。

  (泰安市岱岳区农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