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4年第2期
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
山东省东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十项措施改进农业金融服务
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
为了破解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贷款门槛高、抵押条件高、融资成本高等“融资难”问题,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开展以农村“三权”抵押为重点的产权融资,着力探索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农业融资新机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一、以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切实加强银政合作,形成融资试点合力
加强统筹协调是做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的有效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南充市产业融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开发性金融支持南充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行政主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开展统筹城乡产权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为开展产权融资试点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以高效率的工作步骤确权颁证,明晰农村产权归属,奠定产权融资基础
农业融资难,难在无抵押物。南充市探索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机制,为进行农村产权融资改革奠定了基础。一是试点先行,逐步推进。2012年选择顺庆区5个乡镇,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各1个乡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颁证试点。截至目前,顺庆区已完成土地确权的面积达22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62.9%。今年,顺庆区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他县市试点范围扩大到5个乡镇。二是加大支持。顺庆区地方财政3年共安排7000万元支持确权登记颁证,其他县市也加大了支持力度。三是规范推进。坚持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登记权属、审核公示、颁发权证等六大程序,实行整村推进、“三权”确权颁证同步推进。
三、以全方位的平台建设优化环境,实现抵押有途,畅通产权融资环节
南充市坚持“政府搭台、金融唱戏、农民得利”原则。着力搭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立农村综合产权登记管理、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和资源收储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等权属的流转权、收益权、抵押权。
(一)操作平台。建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收储中心、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一是在乡镇政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和变更登记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二是以南充农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区融资操作平台,负责统借统还、批量承接开发银行信贷资金,通过统贷、转贷和直贷模式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推动国开行四川分行、农发行南充分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涉农产权融资信贷流程,降低“三农”贷款门槛,主动创新金融产品,除开展土地产权、房屋产权、林权抵押贷款外,继续深化探索合作社创业带头人贷款、农民工信用卡透支贷款、保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
(二)担保平台。以南充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南充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作为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市、区(县)两级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增资扩大担保公司担保实力。建立融资担保平台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信用联合体”提供综合担保授信,银行向“信用联合体”内企业发放贷款的合作机制。引导涉农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联合担保和再担保业务,鼓励开展农用地流转收益担保业务,切实保护农村产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利益。
(三)公示平台。南充市人民政府门户网、南充农业信息网、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门户网等作为农村产权融资贷款公示平台,使贷款项目在社会力量监督下公开、公正、公平的实施。
(四)信用协会。借助南充市龙头企业协会等农业企业的民间社会组织逐步建立起会员信用培训、信用信息归集、信用评价、信用公示、信用奖惩制度。依托“四川省农村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建立“农村信用信息与融资对接辅助管理系统”,进一步开展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试点建设,将新型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信用等级、贷款授信等内容纳入信用信息库统一管理,并逐步覆盖全市农村地区,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四、以强有力的融资创新开展试点,扩大抵押物范围,提升信贷支持力度
南充市试点扩大贷款抵押物的范围,着力探索农村房产、土地经营权、林权、生产设施设备、销售订单、保单、地面定着物和公职人员信誉担保融资新方式,同步开展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鲜活农产品和土地附着物等抵押融资试点。
(一)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试点。借款人在不转移土地占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并征得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同意(通过依法流转后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除外)的情况下,可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融资,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抵押当事人(借贷双方)按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评估价值(或抵押当事人认可的价值)签订抵押合同和贷款合同后,共同持有效材料到国土部门设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的窗口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金融机构审查后向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
(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借款人在土地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农地性质“三不变”的条件下,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抵押当事人(借贷双方)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评估价值(或抵押当事人认可的价值)签订抵押合同或贷款合同后,共同持有效材料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的窗口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金融机构据此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
(三)开展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融资试点。借款人在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两证齐全,在保证设定抵押的房屋依法偿债后有适当居住场所的条件下,争得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以农村房屋所有权作为抵押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抵押当事人(借贷双方)按照农村房屋的评估价值(或双方认可的价值)签订抵押合同或贷款合同后,共同持有效材料到房管部门设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的窗口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金融机构据此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
(四)开展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试点。为降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对于发放农村产权融资方面的贷款,县(区)级财政按其发生额和余额的一定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专项奖励。对单笔10万元(含)以内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实行基准利率,县(区)级财政对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进行贴息;对于10万元以上贷款,金融机构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对于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的部分,县(区)级财政对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进行贴息。
(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公室供稿)
山东省东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十项措施改进农业金融服务
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山东省东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制定出台了《东营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了十大工作措施: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包括支农再贷款2亿元、再贴现1亿元),支持广饶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试点工作。二是探索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交易流转、变现处置等配套服务体系;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抵押、仓单抵押、保单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探索开发针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贷款专项产品。三是完善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近海滩涂抵押贷款模式,协调解决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的融资问题。四是协调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五是创新开发适合林业领域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满足林农和林业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六是加强保险、银行机构与涉农经营主体的全面合作,加大信贷信用与保险信用的结合力度,创新“贷款+保险”等银保合作支农服务模式。七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2013年下半年,非涉农银行机构至少推出1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涉农银行机构至少推出2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广饶县进行试点。八是组织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涉农经营主体、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洽谈会、推介会、现场会等活动,搭建政银农保交流平台。九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信用体系;积极组织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和受理市场建设,力争2013年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积极推广手机支付业务,力争全面应用于农产品收购结算;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利用外资发展现代农业。十是鼓励支持银行机构建立有利于经营重心下沉的管理体制,引导银行机构到县级以下区域设立网点,扩大基层信贷审批权限,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目前,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东营非涉农银行机构已经至少推出1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涉农银行机构已经至少推出2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广饶县进行试点,全市银行机构共推出农业产业链农户贷款、近海滩涂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33种。截止2013年9月3日,市人行已向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在贷款9000万元,用于广饶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创新示范县试点工作。
(山东省东营市农业局供稿)
相关新闻
- 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面铺开 2015-06-05
- 陕西富平县:抓关键环节 促规模经营 着力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2015-06-05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5年第10期 2015-05-26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5年第9期 2015-05-26
-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刊2014年第3期 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