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食创新高 喜获八连增 > 丰收进行时

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

日期: 2011-12-05 10:28 作者: 李力 杜芳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201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消息令人喜悦和振奋,而刚刚收尾的秋冬季播种又让人们开始期待来年的丰收。“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异常复杂的市场变化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促增长、控通胀、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产量“八连增”

  今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粮食总产超过11000亿斤,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这是在“七连增”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旱涝灾害不断的情况下、管理国内通胀预期任务加重、国际粮价上涨的形势下取得的。

  “今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产量创新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这些因素包括政策力度加大,播种面积增加,抗灾及时有效,科技服务到位,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等多重因素。

  今年以来,面对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了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今年国家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频率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再超以往。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总规模达1406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80亿元。

  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措施落实力度,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加强技术指导和科学服务,在全国上下形成了抗旱救灾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强大合力,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带动了全国新一轮水利建设的热潮,发展水利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措施。在春管抗旱和夏种等关键环节,农业部门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制订实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方案,在全国开展稳粮增粮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全国上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推动落实高产技术措施,有力促进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

  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受成本上涨及宏观经济影响,今年农产品价格整体出现上涨格局,很多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部分品种如生猪、棉花和糖料价格波动剧烈,但畜牧业发展依然稳步向好,渔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国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生猪生产继续向好,新一年元旦及春节生猪供应有保障。蛋鸡存栏增长,生产能力明显增加。奶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养殖效益有所提升。蔬菜产销虽然个别品种有所波动,但总体供应充足、市场繁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农民增收“八连快”

  伴随着粮食生产“八连增”的喜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也将实现“八连快”。据今年前3季度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已达5875元,实际增长13.6%。

  农民增收“八连快”,无论从连续性、增速,还是增收额度来看,在新中国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长格局。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在持续增长。目前,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总收入的近半,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41%,是农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近年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增长空间也很大。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产品的产量与价格双增长,推动了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增加。农产品比价上升和粮食丰收是经营性增收的基础。近年来,国家通过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对玉米、大豆等实行临时收储等保护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

  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工资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随着成长型企业的迅猛发展,用工需求旺盛,务工人员和务工时间都有显著增加。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分析说,从全国范围看,去年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绝大多数省区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大体幅度在20%左右,这样就推动了农民工工资全面上调,月均收入达到16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长近一倍。同时,去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7.9%。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稳步增长,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民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2011年我国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告诉记者,从农业部调查来看,今年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相关政策落实较好,大多数地方提高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比上年提高了超过10%,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口数量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比例已经达到98.4%。

  挑战依然存在

  面对开局之年取得的可喜成绩,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压力。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分析说,在自然资源与劳动等要素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将继续存在。从目前来看,主要农产品国内供给能力有所增强,但影响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和农业生产国际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但也给我国的农业产业安全带来了挑战。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仍存在一定变数。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这就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科技宣传平台,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能手和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配套科技推广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改造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善。中央对农业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金融部门也针对农业生产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各地以此为契机,将中央专项资金以及政府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规避和缓解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与收入来源。从各地实践来看,目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实践不断涌现,比如农产品的深加工、生态观光农业,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使农村经济多元化立体式发展进一步明显,与农业生产配套的二、三产业比例进一步协调。

  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公益性服务供给水平。要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着力解决农民养老、医疗、农村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