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食创新高 喜获八连增 > 丰收进行时

粮食“八连增”系列评论三:主产区是粮食稳定发展的“定海针”

日期: 2011-12-30 15:04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尤其是在实现粮食“八连增”的过程中,主产区的作用突出而重大,贡献卓著而明显。毫不夸张地说,主产区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定海针”,具有稳定全局的重要作用。抓住了主产区,就抓住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头。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实现全国粮食稳定发展,主要依靠主产区。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对全国粮食产量影响大。2009年13个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4左右,最近七年全国粮食增产2496亿斤,九成以上增产来自粮食主产区。尤其是2011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去年增长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升到76%。黑龙江、河南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5571万吨和5543万吨,双双登上5500万吨新台阶。可以说,只要稳定了主产区粮食生产,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生产。

  保障全国粮食供求平衡,主要依托主产区。主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多,商品量、调出量和储备量也多,对稳定全国粮食供应和市场价格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只要主产区粮食调出量和库存量有保障,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就有了保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潜力在主产区。主产区耕地多,生产条件好,生产经验丰富,还有一定的后备耕地资源,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大。尤其是近年来,各主产区深刻认识到粮食重要的战略地位,纷纷出台政策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结合各自情况出台挖潜增粮规划,措施有力。可以说,只要把粮食主产区的增产潜力保护好、发挥好、利用好,满足全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正是基于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始终坚持把主产区作为促进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主产区的支持,在规划、项目、资金、科技等多方面向主产区倾斜。除各项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普惠”政策优先考虑主产区外,还制定了支持主产区的“特惠”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粮大县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粮食产能项目和加工项目建设。在财政支持方面,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给予资金奖励,以后逐年增加。总体看,这些年来国家从不同方面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投入力度之大、政策出台之多,是历史上没有的。这对于提高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夯实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设施基础,更好地发挥主产区粮食生产主力军作用具有积极的效应。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地矛盾愈加突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主产区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形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投入乏力,发展粮食生产“有心无力”;农田基础设施和粮食物流设施滞后,制约了产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粮食主产区的扶持政策不完善,倾斜力度有待加大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破题。

  粮食主产区为实现“八连增”发挥了核心作用。今后,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充分认识促进主产区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让科技兴粮的研发和推广人员待遇有提高,工作有干劲;让务农种粮的农民收入年年有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年年有改善。主产区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使主产区在稳定全国粮食大局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在保证粮食供给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在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走出一条依托粮食和农业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