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食创新高 喜获八连增 > 粮食大省、市(县)和产量大户专题报道

东风送来稻花香——上海市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纪实

日期: 2011-12-30 14:39 作者: 徐盘钢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内容提要:上海市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自2008年以来,一年比一年抓得紧。在农业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郊区稻麦高产创建连创佳绩,对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四年累计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3724个,示范面积138.8万亩。

  沪郊大地,河道纵横交错,黄浦江水滋润着万顷良田。江南水乡,自古盛产稻米,说是鱼米之乡并非溢美。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粮田在不断减少之中,守住16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成了农业行政部门眼中的红线,而让这有限的粮田有更多的产出,使产量高些、再高些,则是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念兹在兹的心中之重。

  示范方建设涉及市郊九区县和农场,基本实现了村村覆盖,辐射带动成效显著。2008年带动全市水稻平均亩产实现548.2公斤,达历史第二高产年,2009年达553.1公斤,单产实现超历史,2010年单产555.2公斤,单产连续两年实现超历史。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统计,2011年水稻单产达到558.6公斤,比2010年增加3.4公斤,再创历史新高。稻谷平均收购价每斤为1.46元,比2010年增加8.96%,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据了解,今年全市秋粮总面积为173.76万亩,秋粮总产量为93.62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79.53万亩,比2010年增加4.0%。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21.95万吨,比2010年增加3.0%,是上海2004年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以来粮食总产量最高的一年。

  符合条件镇村全覆盖整建制推进创高产试点

  上海市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一大特点是以符合条件的镇、村为单位实行全覆盖,不留死角。

  全市共设立整建制推进麦子作物试点镇12个、试点村60个,实施面积分别为12.8万亩和6.96万亩,合计面积19.76万亩。经实割产验收,12个试点镇平均亩产372.3公斤,60个试点村平均亩产387.9公斤,镇、村合计平均亩产377.8公斤,较全市二麦平均亩产270.9公斤增106.9公斤,增幅39.5%。

  全市共设立整建制实行水稻作物试点镇12个,试点村61个,合计面积28.8万亩。经测定,增幅8.8%。

  整建制推进试点镇、村产量与当地去年粮食生产比较,麦子作物单产平均增产15.3%,水稻作物平均增产5.2%,整建制推进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增产效果明显。

  示范方的辐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2011年,全市共建立不同规模稻麦高产创建示范方1409个,分布全市所有的种粮乡镇及重点村。其中,麦子作物示范方303个,平均每万亩麦子建立示范方3个;水稻作物示范方1106个,平均每万亩水稻建立示范方7个;整建制试点推进的镇、村数分别占全市总行政镇、村数的7.7%和3.6%。

  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网格化、高密度设点示范,集成推广各项高产技术,以点带面,推动了面上高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尤其是针对今年麦子生长过程中越冬期冰冻,早春低温,生育期推迟,抽穗阶段干旱,灌浆期高温,以及水稻作物播栽期普遍推迟,前期苗情长势弱、不平衡性突出和中后期过程性不利气候条件等问题,麦子作物及时采取普施早春肥、加强中后期肥料运筹,增施麦子专用配方肥或复混肥;水稻作物重点调整前后期氮化肥配比,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增施水稻专用配方肥,积极实施因苗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肥水调控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应对措施的落实,促苗情转化,以点带面,对促进全市二麦单产灾年实现增产目标,水稻作物平均单产连续三年再创历史新高发挥了重要作用,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高产创建为广大科技人员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麦子亩产超400公斤,水稻亩产超700公斤的高产典型,约有近30%左右的基层科技人员技术职称在实践中得到了晋升。

  全方位落实工作部署以创建为抓手提升生产能力

  上海市的各级领导心里惦记着粮食优质高产创建工作,市委常委吴志明、副市长姜平等领导多次亲临郊区田边地头察看,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则是经常深入一线、现场办公。上海组建了由市、区县专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和技术小组,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根据农业部高产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沪郊粮食生产规模小、面积分散等实际,市农委自去年10月份起,结合生产调研,多次组织市、区县有关部门进行商讨,拟定目标,分解任务,及时制定了《上海市2011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各区县精心组织,科学选点,逐方、逐片落实科技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切实把高产创建工作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市创建工作基本做到了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和落实。

  一年来,全市结合科技入户和专业农民培训,积极组织各实施点科技人员、种粮大户、合作社成员、规模场技术负责人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坚持系统培训和阶段培训、课堂培训和现场考察、大班培训和小班化培训相结合,切实把各项高产技术传授到实施基地。据统计,市、区县两级层面共开展技术培训55期,组织现场观摩、考察交流活动47期,合计受训人数近1万人次,印发苗情、病虫情报等技术资料近10万余份;同时,组织各区县入户指导员,深入实施基地,合作社(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切实把高产技术传授到点,落实到田。

  另外,针对今年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工作,结合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试行)〉的通知》的精神,由市农委种植业办牵头,会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上海市统计局专题组织开展了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测产技术培训,各区县及光明集团农技中心高产创建技术负责人和整建制推进试点镇农技中心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成效显著,为今年整建制推进区域测产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海在全市示范点统一了高产创建指示牌,便于社会监督。一是统一标牌内容。部级点严格按照部高产创建标牌要求,统一标牌内容、尺寸,统一底色、字体,统一编号规则;市级核心点基本参照部级标牌要求,做到全市统一;区县及乡镇级创建点,力求做到全区统一,标牌内容基本一致。通过统一举牌,在全市范围内营造高产创建社会氛围,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施“五个统一”管理。即在一定实施区域范围内,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农机作业和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加强检查指导。在市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市高产创建工作基本做到了有计划、分阶段抓好检查和技术交流、指导等工作,市级层面先后组织检查指导活动9期。前期重点抓好了各高产创建点的选点、面积落实、人员组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工作;稻麦生长阶段,重点抓好了各阶段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和技术指导工作;后期重点抓好了各实施点产量验收、检查评比和总结等工作。四是建立田间档案。各创建点结合面上苗情考查工作,落实专人,逐方、逐片建立高产创建田块苗情考查点,定期做好苗情动态考查、分析及各项农事活动记录工作,建立田间档案,服务指导面上生产。五是实施目标考核。结合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按照市、区县、乡镇三级技术人员“定点定方、责任到人”的原则,各高产示范点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和科技人员技术指导工作的考核,提高了高产创建工作成效。对表现突出的创建点和指导员进行市及区县两级层面的表彰和奖励。

  围绕粮食生产总体目标一手抓高产一手抓优质

  上海市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在抓粮食生产创高产的同时,推进优质水稻种植,以提高稻米附加值,满足市民需求。围绕“高产、优质、安全、生态”总体目标,一靠科技,二靠投入,单产和优质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水稻种子补贴政策扶持下,全市围绕高产优质并举的品种推广目标,不断完善新品种引育和试验、示范、推广机制,全市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每5年周期性更换的目标。近三年地产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稻米三级标准的比重保持在98%以上,较2003年提高约11个百分点,并建立有机稻米规模化生产基地6个,面积近3万亩。

  由于技术不断改进,装备逐步完善,直播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形成了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高产群体质量调控量化指标,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农机农艺紧密结合,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和机械条直播栽培两种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面积54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较2003年提高26个百分点;稻田耕作和水稻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率由2004年的74%提高至2010年的约82%,年均递增1.7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普及,技术覆盖率100%。

  在水稻种子补贴政策扶持下,全市这几年先后引进和选育新品种或组合100多个,通过审定品种30多个,推广新品种12个,作为市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的品种(组合)为9个,主栽品种基本实现了每5年周期性更换的目标。同时,所推广品种的稻米品质均达部颁优质稻米三级标准,产量潜力可达700公斤以上。

  近年来,随着推进产业化生产,粮食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以自主生产、自行加工、自行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稻米产业化生产企业不断涌现。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地产大米品牌38个,产业化生产企业55家,加工设备28台(套),自有生产基地22万亩,自产自销稻谷数量约16.5万吨,并涌现出2个年生产销售能力在万吨以上的专业化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所注册的“瀛丰五斗”、“自然之子”等品牌在各大超市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市民非常青睐。

  为促进本市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发展,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地产大米的口感和品质,提高稻米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品牌意识,进一步培育、推介本市优质大米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在11月组织举行了“2011年上海市优质稻米品评暨市民最喜爱新大米品鉴活动”。

  通过品牌、品种征集,明确参评的品牌、品种为沪产大米,参评企业须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稻米生产规模,所参加评比的稻米品质均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以上标准。组委会组织邀请了市农科院、市技监局、市科委等方面专家,对参评企业选送的41个稻米样品,按照国家标准米粒外观品质和蒸煮品种两方面内容9项指标分别打分,从中选出20个参评品牌(品种)作为入围品种进行品尝评比。

  市民代表参加了现场品鉴,对外观及米饭适口性评比。参评者通过观、闻、品、比四道环节,产生了评奖结果。闵行区穗德农民合作社“米家”牌“秋优金丰”品种等三家企业三个品种获得金奖。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在部署明年高产创建工作时强调,要在进一步总结近几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前提下,结合明年的粮食种植意向,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推广高产品种,集成应用高产技术。麦子进一步扩大浅耕和机条播栽培,提高技术到位率;水稻进一步推广机插和机条播技术,完善关键技术措施,继续实施科技入户,按照市、区县、乡镇三级技术人员“定点定方、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科技入户,落实专人,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按照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的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