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第四届中华农业英才奖 > 农业英才风采录

水产生物技术的开拓者
——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

日期: 2012-12-31 10:40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陈松林,男,196010月生,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水产基因组和细胞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MarBiotechnol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

  他潜心研究水产生物技术30年,在他的研究领域里,他填补了诸多空白,取得了多项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他为水产企业突破了难以逾越的难关,打破了生产的瓶颈,给产业的发展带来科技动力。他像行进在科学道路上的开拓者,将渔业科技创新与水产养殖实践紧密结合。他就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员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人生有许多机遇,就看你是否能抓住它。1982年大学毕业后,陈松林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研究。对水产科技事业的挚爱,使他能潜心课题研究。1987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的“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的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作不到5年的他就崭露头角。

  1987年,27岁的陈松林被公派到法国农科院鱼类生理实验室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进修,师从国际著名鱼类内分泌学家B.Breton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和日以继夜的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圆满完成了大鳞大麻哈鱼促甲状腺素分离与纯化的研究课题。

  1989年回国之后,陈松林全身心投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他作为骨干力量完成了淡水鱼类精液、胚胎冷冻保存的课题研究;负责建立了我国主要淡水鲤科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和精子库;申请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草鱼垂体生长激素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制备”等6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这项成果获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小荷才露尖尖角,凭着优秀的工作业绩,陈松林于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同年,他师从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从事淡水鱼类分子内分泌的课题研究。199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陈松林又赴德国开启了他第二次海外求学之旅。近3年的时间,他不仅承担完成了有关鱼类干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的课题研究,还关注着国际上有关动物抗病免疫基因的研究动向,思考着回国后采用基因技术培育抗病鱼类优良品种的思路和对策。

羽翼渐满展翅飞

  2000年初,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组建成立,陈松林放弃国外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毅然回国选择到黄海所工作,被时任黄海所所长的唐启升院士聘为该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同时,黄海所为他专门成立了海水鱼类细胞和基因工程学科组。中外不同研究环境的长期历炼,唐启升、林浩然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赏识与指导,以及聚集在他周围的精英团队,将这位我国水产生物技术领域一位难得的人才托举而出,陈松林振翅起飞了。

  在进行胚胎干细胞原代培养的那些日子里,陈松林经常一个人通宵达旦做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实验。经过100多天的日夜奋战,我国首个鱼类胚胎干细胞系-花鲈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成功。随后,他又相继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的支持,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建立了真鲷、牙鲆、大菱鲆和半滑舌鳎等海水鱼类细胞系共计20个,成为国内外建立鱼类细胞系最多的学者。

  在开展细胞培养研究的同时,陈松林始终未能忘记开展我国鱼类精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淡水游向海洋,给了他更多的机会。他申请承担了国家海洋863课题,建立了10多种海水鱼类精子冷冻保存技术和冷冻精子库,解决了海水鱼类种质保存和遗传育种中缺乏冷冻精子的难题。

  基因资源是进行良种培育、水产养殖和病害防治的重要物质基础,谁占有了水产基因资源,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先机。陈松林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在国内外率先发起并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半滑舌鳎和牙鲆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使我国在海水鱼类基因组研究中走在了国际的前列。同时,还批量发掘海水鱼类抗病、生长和性别相关基因和分子标记,共发掘了30多种海水鱼类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000多个,为海水鱼类种质鉴定、性别控制和良种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陈松林在做实验

 回良玉副总理接见陈松林

推广应用硕果丰

   陈松林深深懂得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是造福人类。科研成果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才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半滑舌鳎是我国新近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名贵海水养殖鱼类,其生长快速、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巨大,经过1年多的养殖后,雌鱼可达到1斤多,而雄鱼只有2~4两,渔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养殖1年多的雄鱼如此“矮小”,没有市场,卖不出价钱,非常伤心。且在苗种中,雄鱼比例通常占到70%~85%,雌鱼比例则仅占15%~30%。

  对此情况,陈松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9年多的研究,陈松林及其团队在国内外率先筛选到半滑舌鳎雌性特异分子标记,揭示了养殖苗种中雄鱼比例高的奥秘,建立了高雌性苗种制种技术,将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提高了20%左右,将养殖产量提高了20%以上。同时,还率先突破了半滑舌鳎人工雌核发育技术难关,建立了人工催产和诱导雌核发育等技术方法,为性别控制和全雌育种提供了技术手段。他一边进行创新性研究,一边进行成果推广应用,提高了养殖产量,产生了40亿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辛勤的耕耘,也带来了累累硕果。参加工作30年来,陈松林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30多项。以他为主建立了我国鱼类种质冷冻保存的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鱼类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和苗种繁育的发展;建立了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和应用的技术体系;率先提出海水鱼类抗病分子育种的技术路线,建立了牙鲆高产抗病良种培育技术;建立了半滑舌鳎等5种鲆鲽鱼类雌核发育技术。这些成绩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洋渔业的科技进步,而且提升了我国水产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陈松林研究员的科研伙伴和学生们那里,听到最多的话是:“治学严谨,不知疲倦,令人钦佩,堪为楷模”。大家一致赞同陈松林的说法:作为一位水产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瞄准水产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渔业科技进步提供动力。陈松林和他的团队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