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常规思路推进“精准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玉林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49.05万贫困人口,排广西第4位;有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42个贫困村。
玉林农村贫困的现状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群众有什么想法?脱贫办法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到有关部门筛选提供的20个最贫困的村(屯)(13个村,7个自然屯),走访150多户群众,召开9个座谈会,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与贫困群众共商精准脱贫对策。
“贫”的现状
玉林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发展水平、农民富裕程度一直走在广西前列。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7.2万减少到2014年的49.05万,贫困发生率由15.2%下降到8.6%。但受多因素制约,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依然存在。这次调研的20个村(屯)既是全市贫困村的典型代表,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村(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贫困发生率高。43701人中,贫困人口949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7%,分别比全市的8.6%、全区的12.6%和全国的7.2%高出13.1、9.1和14.5个百分点。
二是贫困程度深。20个村(屯)中,革命老区村6个,库区移民村8个,水源林保护区9个,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突出。
三是人均收入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07元,是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的40.86%,分别是全市、全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69%、29.17%和22.31%。
四是地域分布广。分布在4个县(市)、10个乡(镇)。
五是产业基础薄。人均耕地只有0.3亩,农业产业化程度只有1.2%,远低于全市50%的水平。
六是文化水平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高达87.76%。
七是信息闭塞。20个村(屯)共有自然屯278个,其中31个未通固定电话,65个未通宽带网络,46个未通广播电视。
八是新生代劳力流失严重。1/4以上的人口,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
“贫”的根源
20个村(屯)致贫原因呈现多样性,还有很多是多重原因累加造成的。
一是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山高路远、交通不便,1/3的自然屯未通硬化路,总长129.7公里。
二是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9个村(屯)因位于水源林保护区,村民生产致富的门道很少。有的常年在外打工,有的仅靠稀少的田地为生。如白坭村,人均耕地仅有0.3亩。
三是有资源没产业,守着土地空受穷。20个村(屯)虽人均耕地少,但在其他资源方面却各有特色。因没能合理开发利用,村民依然过着“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下蛋攒油盐”的生活。
四是因病致贫。因病致贫占比达35%,比全市高出5个百分点,比全国14.2%高出20.8个百分点。
五是因孩致贫。1/5以上的家庭有孩子3个以上,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六是因懒致贫。听天由命、消极懒惰致贫的约占5%。一些新生代的年轻农民不会种地、不想种地、不愿种地。
七是儿不养老。20个村(屯)中,有儿子已分户独立生活的老人户数有1771户。很多老人仍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独立生活,过得非常艰辛。他们致富的子女却没有尽到赡养义务。
治“贫”之招
为如期脱贫,必须把“精准”作为灵魂和准则,以超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强力推进。
(一)首要任务:完善基础设施
“路、房、水、电”等的落后,群众反映最强烈。目前,全市还有8022个自然屯未通硬化路。村屯道路主要通过一事一议来解决,但财政奖补指标和群众集资并不能满足修路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财政奖补额度、增加奖补指标、整合扶贫资金、发动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多管齐下。
(二)主攻方向:发展产业
玉林是农业大市,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条件。产业扶贫必须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要优化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把贫困村纳入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要组织全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采取一扶一、二扶一、多扶一等帮扶形式,与贫困村结对子,带动发展产业。要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支持电商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和一批“淘宝村”。
(三)富民之本:就业创业
要抓紧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免费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农民学院优势,培养一批现代农业“CEO”。要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行就业援助“一对一”、创业帮扶“一帮一”、职业指导“一带一”的精细化服务。要推进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向贫困户倾斜。
(四)治本之策:扶智强志
让贫困村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加快道路硬化,让孩子方便上学;支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学校,让孩子安心上学;发展农村校车,让孩子安全上学。玉林每年有初中毕业生9万人,约3万人进入社会,必须加强职业教育,让他们能进入职业学校就读,增强技术本领,提高收入水平。必须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信心,增强勇气,看到希望。
(五)关键之举:移民搬迁
一是水库移民。玉林有水库移民及影响人口90多万,排广西第2位,其中贫困人口11万,迫切需要移民搬迁的还有3万人。二是生态搬迁移民。玉林有2万贫困村民居住在自然灾害多发区、水源林保护区、边远山区,无法就地脱贫。要抓紧制定移民搬迁计划,科学选择安置点,完善配套设施,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让群众搬出去、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
(六)长期任务:政策兜底
玉林人口基数大,列入政策兜底人数约占贫困人口的20%,兜底任务重。必须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实现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建立农村临时救助基金,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20个村(屯)中,新农合参保率仅为83%,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53%。要强化宣传引导,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
(七)动力源泉:改革红利
农民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和房屋。要激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确权。市场认“证”不认人。确了权、颁了证,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二是市场。要充分用好、建好广西首家地级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产权流动提供平台。三是流转。促进资源流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四是融资。着力解决产权定价难、抵押难、融资难等问题,探索研究出台指导意见,推动“把产权推向市场、把红利留给农民”。
(八)力量保证:乡村治理
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作用的同时,还必须重视3个新组织和3支新队伍。3个新组织:经济合作社、村务商议团、屯级村民理事会。3支新队伍:屯长、乡贤、经济能人。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致富。(作者系广西玉林市委副书记)
相关新闻
- 重庆农业农村工作七大亮点揭晓 2021-01-25
- 芜湖: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 2021-01-21
- 海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2021-01-21
- 商洛市保粮食丰收 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20-12-29
- 益阳市今年完成秋冬种面积362万亩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