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经验交流

高产创建专刊122号:强化科技支撑助推现代种植业发展 河南鹤壁高产创建整市推进成效显著

日期: 2013-10-17 11:24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南省鹤壁市是全国5个高产创建整市推进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联动农业、发改、财政、水利、农机、国土、气象等部门,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制度;并按照“树标杆、搞示范、创模式”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创建机制,大力提升种粮科技含量,粮食产量连创新高。近日,来自全国农技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的20多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鹤壁市整建制玉米进行了测产验收。结果显示:今年39个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18.8公斤,比上年提高3.2公斤,万亩示范片、整建制乡镇、整建制县区、整建制市玉米高产创建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其中浚县12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768.0公斤;淇滨区钜桥镇万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873.4公斤。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鹤壁市串联科研力量,不断发掘科技增产潜力。成立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聘请农业部玉米专家组组长、小麦专家组副组长为市高产创建首席指导专家,着力突破粮食生产技术瓶颈;组织专家制定了《鹤壁市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程》、《鹤壁市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程》等,努力提高全市种粮科技水平;组建由市县农业专家为成员的服务团体,把握动态、定期会商,解决当前生产中的问题;并与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粮食高产创建培训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鹤壁还发挥市农科院技术优势,组建种业公司,建成分子育种试验室,实施育繁推一体化,为高产创建试点提供品种支撑,打好生产基础。

  (二)大力加强技术服务,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按照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要求,鹤壁市2012年提出了《万亩粮食增长提升技术集成模式》、《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标准化技术集成模式》等。今年,在推广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机耕机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适时收获、统一秸秆还田“六统一”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细化量化技术措施,融合农机农艺,深入推广实施。在小麦上坚持“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精播匀播、前氮后移、科学灌溉、综防统治、适时机收”;在玉米上实施“选用良种、免耕早播、增加密度、配方施肥、及时浇灌、综合防治、适时晚收”。通过建立以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服务队,结合农时季节采取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巡回指导等,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每个示范片明确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负责人,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辐射推广,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提高生产科技水平。鹤壁市注重发展现代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方式,着力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出台了《鹤壁市关于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标准化的意见》,建立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各类标准1000余项。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开展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创”活动,优质小麦、玉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85%以上。并抓住全省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机遇,将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纳入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今年,共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17.6万亩,建设万亩片9个,截至目前,示范区农田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格局。

  (四)大力加强物联网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鹤壁市把农业物联技术应用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综合平台,建成了粮食高产创建综合服务系统。利用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实时“动态自动收集—实时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发布农情信息”,为粮食高产创建乃至全市农业生产的决策、指挥和管理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建设信息监测站4个、布设信息智能采集点48个,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物联技术全覆盖。让科技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实时动态监测高产创建示范区地表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墒情和病虫害等情况,并通过无线传输、手机、大喇叭等,把田间管理措施的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