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经验交流

高产创建专刊120号:高产创建助推吉林省农安县粮食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期: 2013-09-13 10:25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吉林省农安县2009年开始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片从4个增加到30个,带动全县粮食从2009年的20.86亿公斤提高到2012年的31.2亿公斤,年均递增12.4%,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行政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行政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创建的原则,农安县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一把手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机、水利、气象、财政、发改及各乡镇等为成员,把高产创建活动纳入全年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以省级专家为依托,组建农安县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编制高产创建技术实施方案,培训指导片区技术负责人和示范农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跟踪监测网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每周例会,组织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研究问题,落实下步工作;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督导检查高产创建活动到位情况;组织召开培训现场会,宣传引导农民高效实施集成技术。

  (二)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强农惠农政策向高产创建片区倾斜,集成政策优势。除普惠制政策外,抗旱坐水种补贴、增施有机肥补贴、生物防治玉米螟、农区统一灭鼠、农机购置补贴、深松补贴等惠农政策在示范区内优先实施。二是农业建设项目向高产创建片区延伸,集成项目优势。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旱作节水工程、膜下滴灌工程、生物预警工程等项目对示范区优先安排。三是高效实用技术向项目区集中,推广玉米栽培五种耕作模式,配套实施“玉米栽培十项技术”,不断挖掘科技增产潜力。

  (三)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创建水平。一是科学选择片区。坚持选用粮食生产规模大、农民积极性高、基础设施好、社会化服务覆盖的片区进行创建。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制定了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每个示范片的16万元补助资金,10万元用于物化投入,6万元用于推广服务,设专账管理。补贴物资采购上实行报批制,由承建单位提出采购计划,经创建办公室批复后落实,每项物资从采购,到发放、签收,都有明确、清晰、完备的手续,有据可查。县政府还先行拨付20万元作为工作经费,促进工作有效开展。三是规范建档立案。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各种文件、技术方案、工作方案、农户档案、工作记录、田间记录等及时建立档案,宣传图板、管理制度上墙,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环境。省、市、县文件、创建方案宣传图册、创建简报、示范户登记表、照片、影像等图文资料分别装订成册,设专一办公室,专人、专柜管理,自成体系。

  (四)组织示范观摩,保技术落实到位。编印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宣传图册和宣教光盘,印制了全县高产创建标示图、示范片方位图和技术模式图,印发了“技术明白纸”和“高产创建工作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骨干农民3000人,利用《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业务骨干165人次。从备春耕开始就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屯、田间,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截至目前,累计派出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举办培训班226场(期),发放技术资料3.5万份,培训农民2.6万余人。组织200人以上的现场观摩会50场次,参观学习的农民达1万多人次,并邀请电视台宣传报道,把高产创建中好典型、好做法向更广范围推广。

  (五)营造良好氛围,开展高产竞赛。立足高产创建,组织和动员农民,特别是依托种粮大户、合作社,积极开展高产竞赛。每个示范片设60亩高产竞赛田。重点实施玉米“五种增产模式”、“十项栽培技术”和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依托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种植合作社,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依托农安镇龙都合作社,开展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依托开安镇石场村种植大户,实施膜下滴灌栽培;依托华家镇站北村种植大户,开展耐密品种二比空栽培。以奖代补,对创建成绩突出的示范户和技术人员分别实施奖励。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