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本建设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部紧紧抓住中央不断加大“三农”投入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扩大农业建设投资规模,积极谋划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农业设施装备、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为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收入“八连快”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农业建设投资取得新突破:投资总量突破1300亿元,年度投资规模实现翻两番
2002年以来,农业部研究编制《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等一大批重大建设规划,颁布实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一系列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编制、计划协调、项目管理和战略研究工作,农业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据统计,2002年-2011年,农业部共已安排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98亿元;年度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已从2002年的56.4亿元增长到2012年267.86亿元,十年间实现连年递增,占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的比重也从3.1%上升到了7%。农业建设投资的不断增长,为夯实农业建设基础、提升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升级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农业生产条件取得新改善:建成标准农田5000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万个
为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和养殖业生产条件,从2004年起,农业部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10年又与国家发改委启动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230多亿元,建成标准农田5000多万亩。2007年和2008年,相继启动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累计已安排中央投资142亿元,在全国扶持建设了近5万个生猪和奶牛标准化养殖设施。此外,还安排中央投资2亿元,支持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科技支撑能力取得新提升:新建育种设施超过3000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实现全覆盖
2002年以来,农业部累计安排中央投资71亿元,组织实施一批种业发展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已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改良、良种繁育、品种区试及种子质检设施等项目1167个,建成养殖业资源保护场、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等1900个,为稳步提升我国农作物良种率、畜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我国种质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2010年以来,安排中央投资50亿元,为全国所有县以下推广机构配备仪器设备,并适当改善西部乡镇推广机构的业务用房条件。安排3亿多元为全国县级农技推广部门配备农业科技直通车2120辆,突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还安排中央投资近50亿元,支持国家级科研教育单位改善科研条件,提升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取得新进展: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和农业执法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搭建
着眼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能力,2002年以来,农业部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30多亿元,建成一大批重大病虫害检控中心和检测站、动植物疫情测报站、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动植物病虫害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中央、省、县、乡四级动植物疫病网络体系。安排中央投资37亿元,建成131个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内陆渔港,为各级渔政执法机构配备渔政船、渔政快艇1000多艘,配备渔政执法车550多辆,并研究开发了先进的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和南沙渔船船位监控系统等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此外,2006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投资53亿元,共已支持建设1850个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初步搭建了覆盖部、省、市、县的四级农产品检测网络。通过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渔政维权执法能力、渔业安全生产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覆盖省、市、县、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
五、农业生态保护开发取得新成效:草原治理突破8.4亿亩,农村户用沼气达到4280万户
针对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状况,2003年以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56亿元,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8个牧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草原围栏7.76亿亩、退化草原补播1.86亿亩,有效缓解了我国草原退化、沙化势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285亿元,支持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735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2.4万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691处、乡村服务网点8.9万个,使我国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4280万户,占全国适宜农户的35%,受益人口达到1.64亿,年产沼气143亿立方米、有机沼肥4亿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890万吨,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此外,还安排投资中央11亿多元,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和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基地1000万亩、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79个、水生动植物保护区54个。通过项目建设,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有机废弃物有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田天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和资源监测能力明显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投资缺口仍然较大,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防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及相关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重点任务和区域布局,进一步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着力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建设项目,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关新闻
- 农业综合执法 2012-09-06
- 经营体制 2012-09-06
- 农业经济市场化信息化 2012-09-06
- 补贴政策 2012-09-06
- 国际合作交流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