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甘肃:因地制宜 集中连片 科学规划 通渭县扎扎实实推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

日期: 2013-08-16 16:35 作者: 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基本情况

  2012年,通渭县马铃薯贮窖建设任务共604座,奖补资金500万元。其中,10吨贮藏窖370座,20吨贮藏窖194座,60吨贮藏窖40座。项目主要安排在马营、华岭等11个马铃薯主产乡镇实施,具体涉及5个乡镇的7个专业合作社和11个乡镇的126村、435户农户,并按照集中建设的原则,在马营等5乡镇7村建立项目示范点7个,在华岭等5乡镇6村建立示范带6个。按实施方案要求,至2012年10月28日,604座贮藏窖建设任务全部实施完成,500万元补贴资金按标准全部补贴到位,11月12日,通过了省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和定西市农牧局联合组织的验收组的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一是成立了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农牧局长为副组长、各项目实施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种子管理站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同时,从县农牧局、县农技中心、县种子管理站抽调业务人员组成了技术服务小组,为各项目实施乡镇确定一名蹲点技术负责人。

  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省上下发的项目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通渭县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报省、市相关部门审阅并批复后,印发到各项目实施乡镇。

  三是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通渭县组织召开了由四大家分管领导、项目实施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专干参加的专题会议,政府分管领导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四是健全乡镇项目领导和服务机构。各项目实施乡镇相应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业务、技术专干,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体系。

  (二)广泛宣传,加大培训

  由于该项目是首次实施,且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群众迟疑、观望者居多,实际动工建设者很少。鉴于此,我们采取挂宣传牌、电视广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项目宣传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县上通渭县组织举办的“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会”的基础上,县包乡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各项目实施乡镇,采取集中讲解、学习《服务手册》、现场指导、手机解答、制作模型、QQ群等形式,进一步对项目乡村干部和实施农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项目技术培训工作;县项目办公室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在项目选址开工、主体工程建设、设施安装三个阶段,就规格尺寸、材料标准、保温措施等方面进行现场集中指导培训。累计共制作宣传牌14个,电视广播宣传5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散发资料1200余份,现场指导培训502场次。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本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规划”的原则,根据通渭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项目实施单位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分别设计了地上、半地下、地下及平顶、拱顶等不同形式的建设施工图,报省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审定后,统一印发各项目实施乡镇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形式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建设。

  ()分类管理,规范软件

  在方案制订、图纸设计及项目实施的申请、批复、公示、培训和检查验收等环节中,县项目办公室和各项目实施乡镇均建立了完备齐全、规范科学的档案资料。在项目审批和信息录入上,做到了申请表、身份证、户口簿、“一折统”、设施编号“五个统一”,确保软件信息真实准确;在验收过程中,对每个贮藏窖按编号进行统一拍照,并与实施农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签订了《项目使用管理合同》,使项目资料做到有申请表、《项目使用管理合同》、贮藏窖像片及户口簿、身份证、“一折统”的复印件,在健全项目资料的同时,加强了对项目设施使用性质的长期管理。

  ()靠实责任,突出“四抓”

  项目由通渭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即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负责全面工作,各项目实施乡镇的主要领导负责各自的建设任务,通渭县派出的包乡蹲点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各司其职,抓落实、要进度,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长期抓、业务人员蹲点抓、乡镇领导一线抓的工作格局。

  ()加强督查,动态管理

  为了使项目严格按标准保质保期完成,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并制定了项目建设进度周报制,每周由乡镇业务专干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彩信等方式负责上报项目的阶段进展情况,县政府分管领导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对进展情况进行了3次阶段性进展通报,县人大、县委、县政协分管领导,结合全县农业工作也深入农户检查了解项目实施及进展情况;县项目办公室组织人员从6月份至11月份,进行了5次共34天的逐户检查工作。对在督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立即整改,对不按要求及规定施工、不按期完工的34户农户及时做了调整,确保项目按期全面完工。

  ()严格标准,统一验收

  对项目配发的保温及通风设施统一喷制标识,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发放,由县包乡技术人员和乡镇业务人员负责拉运到位进行安装,完成安装后,各项目乡镇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项目领导小组从农牧、财政、种子管理站抽调人员组成联合验收小组,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实地查看、现场测量等方式逐户进行验收,现场填写验收表、签订《项目使用管理合同》。

  ()配套经费,提供保障

  由于项目实施单位没有车辆,办公设备简陋,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拨付了2万元的项目工作经费,用于项目图纸的设计、信息软件录入、技术培训等先期工作费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2012年,通渭县共新建马铃薯贮藏窖604座,新增贮藏能力5000多吨,有效解决了简易土窖烂窖现象。

  一是提高了品质,减少了损失。按马铃薯产后损失15%计算,可减少损失600吨。

  二是错季销售,均衡市场供应。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销售期短、集中上市、压价竞争,做到旺吞淡吐,市场价格可提高50%,延长了产业链条。

  三是改善了贮藏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缓解了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为马铃薯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按省市的要求,及时总结上年的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要搞好补助项目的政策宣传,让项目区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全面了解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补贴标准、申请程序、审批部门、建设完成后如何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如何领取奖补资金等内容。及早进行摸底,集中进行培训,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做到早动员、早修建。积极组织动员重点村、重点户建设马铃薯贮藏窖,在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同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在确保施工安全、使用安全、不破坏林木草地、不在城镇设施建设规划内、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管理的地方选址,进行规划设计和合理布局。为了使该项目能更好地实施,切实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通渭县已将该项目列入2013年的全县农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大项目实施的力度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早安排,力争项目在上半年实施。由于通渭县的农业结构特点,群众在上办年相对后半年农活少,且全县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在前半年组织实施,群众有较充足的农闲时间,雨水影响小,建设时间长,客观条件能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为了便于项目实施的管理,避免个别农户只申报不修建或不按期、不按标准修建的现象,建议在项目实施时通过签订合同、收取一定保证金的方式来约束农户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以便掌握工作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