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拉萨市现代农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农牧部门按照“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和“提升一产”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优化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观念,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推进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努力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一是形成了以城关区、达孜、堆龙德庆、曲水县、林周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7.1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6.1万吨,蔬菜品种达到100种以上。二是形成了以拉萨市种鸡场为龙头,尼木、堆龙德庆县为生产基地的本地鸡养殖基地。2013年鸡出栏达到90万只,禽蛋产量达到806.4吨。三是以城关区、达孜、堆龙德庆县城市近郊为主的奶牛养殖繁育基地。2013年底良种奶牛养殖规模达到2.4万头,全市年产奶4.52万吨。四是以林周、当雄、尼木、墨竹工卡县为主的牲畜短期育肥基地。2013年猪牛羊各出栏8万头、17.7万头、28.11万只,全市肉类产量为3.95万吨。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菜篮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下基层调研,指出了“菜篮子”发展方向,提出了城郊农牧业经济区、河谷农牧业经济区和纯牧业生态经济区的“三大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将设施农业作为拉萨市发展重点以每年3000栋日光温室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2013年9月,市委结合我市“四无污染”发展环境,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净土健康产业发展理念。拉萨市农牧局为进一步丰富市民“菜篮子”,建立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每个部门明确责任,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认真分解和落实调整指标。各级领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组织专家组、工作组、调研组、督查组,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落实情况。
(二)规模种养,加强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是保市场、平物价、稳民心的重点工作,我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规模种养。目前已涌现出城关区蔡公堂乡、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曲水县聂当乡、南木乡,达孜县邦堆乡、林周边郊林乡等一批上规模的设施生产基地,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13个,设施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5万亩,产量达到12.03万吨。从2004年起我市逐步建立起城关区纳金乡纳金村奶牛养殖小区、藏热村奶牛养殖小区和次角林村奶牛养殖小区等养殖小区,小区主要采取归户饲养、利益到户、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疫的集中管理方式。同时,藏鸡养殖生产基地、牛羊养殖基地也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培训,提倡科学种养。近几年,为提高农牧民种养水平,我市以对口援藏为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每年组织基层科技人员、基地养殖户及蔬菜种植户,举办科学种养、病虫害防治、畜牧疫病防治等农牧业相关知识培训班50余期,受训群众达1万余人次,农牧民种养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加大技术推广,每年聘请组织了区、市、县三级的30余名农业专家、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分成40余个技术服务组,实施农牧业科技承包和服务工程,实现了对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有序开展了畜禽改良、设施农业、兽医、规模养殖等10项科技服务行动。
(四)加大投入,注重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牢牢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三年来申报特色产业项目近1亿元,主要开展了牦牛繁育场、牦牛选育及扩繁小区建设、人工种草项目、青稞生产基地建设等。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我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整合发改、财政、农发、农牧、民间等资金3.29亿元新建7000栋高效日光温室,使我市本地蔬菜上市量达13.83万吨,占全市总交易量的78.98%,其中旺季时本地蔬菜上市量占交易量的89.83%,淡季时本地蔬菜上市量占交易量的65.03%。
(五)联合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我市以特色农产品基地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农牧区能人和村两委班子,在蔬菜瓜果、奶牛、藏鸡、牛羊短期育肥等领域,积极扶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2013年,全市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牧民专合组织共有233家,其中涉及种植业27家、养殖业67家、农畜产品加工33家,为种养户开展了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户种养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农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为规范合作社管理,提高合作社带动力强,我市每年争取1000万元左右的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解决合作组织发展瓶颈问题。
(六)注重安全,狠抓执法监管。完善体系,目前已建成四个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拉萨市质检中心正在建设中。治理源头,正确引导农牧民科学使用农牧业投入品;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注重生产,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工作;加大“三品认证”工作,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1.9万亩,无公害农畜产品达到73个;我市37家市级龙头企业和培育对象中,获国家绿色(有机)产品认证1家,通过ISO9000认证的9家,通过HACCP认证的5家,获得三品认证的5家。强化监测,每年组织农牧业执法人员,联合食安办、卫生局等部门,围绕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屠宰场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大检查;实行市场准入制,对农贸零售市场扩大检测范围和频率,每天开展质量监督抽检工作,2013年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39%。
(七)产销对接,确保产品流通。我市抓住城镇和乡村两个消费市场不放松,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规划建设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农超对接,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围绕优质粮油、畜禽、果蔬等多个优势农产品,通过参加全国各地农洽会、农交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推介本地特色农牧业资源和优质产品,力争在满足区内市场的同时,打开内地市场。目前,藏毯(毛绒制品)、青稞酒、藏药等26种农畜产品已经销往国外、区外城市。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我市“菜篮子”生产基地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种养水平和能力,如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如何使净土健康产业快速破题,如何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等难题。还存在一些制约“菜篮子”工程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增加产量与农牧业资源的矛盾,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既要确保粮食安全又要保障“肉、蛋、奶、蔬菜”的有序供应,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二是农牧业发展人才匮乏与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矛盾,特别是直接服务“三农”的人才少之又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瓶颈。三是稳产量保供给与提质量保安全的矛盾,拉萨小农思想千家万户小生产格局没有根本转变,但是消费者质量要求空前提高,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着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提升一产”的发展要求,紧抓发展机遇,严防粮食生产出现滑坡,进一步巩固现有“菜篮子”工程发展成果。一是围绕“奶牛、生猪、藏鸡、设施蔬菜”等产业,进一步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把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作为农牧业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培育。二是注重扩大生产基地规模,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和激发农牧民群众参与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注重品牌建设,规范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引入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发展“净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强调质量安全,实行产量和质量并重,不因追求数量而放松、忽视质量,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六是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牧民固农,用科技进步解决资源约束、实现节本增效。
相关新闻
- 哈尔滨: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助推“菜篮子”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兰州:现代农业发展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