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现代农业发展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一、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兰州市现辖5个区和3个县。土地面积为130.8万平方公里,农村人口127.44 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 80.2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69.25 万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瓜果、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油料等。2013年,农业增加值49.67亿元。
(一)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依靠科技及优势特色农产品,构建山旱区及川水区农业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山旱区全力发展旱作农业,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压夏扩秋,压劣扩优,压粮扩经,扩展全膜双垄及脱毒马铃薯种植,发展二阴山区绿色高原夏菜及百合产业,成为了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川水区大力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建基地、扩规模、提效益,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建成特色产业基地90余万亩,蔬菜面积达到88.49万亩。在养殖业发展上,着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建设,大力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加快特色散养养殖发展步伐,2013年畜禽总量达到了832万头只。
(二)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延长完善产业链,努力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态势。一是扶持壮大经营主体。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扶持暂行办法,制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奖代补奖励办法,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推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每年重点扶持20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20个龙头企业,2013年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5家,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到2162个。二是不断完善市场及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大青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26个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市场,保鲜库扩大到近500间,周转能力约160万吨,实施城区鲜活农产品连锁配送项目,榆中定远等农产品集散地的外销集散能力快速提升,农产品外销覆盖市场近100个,2013年外销农产品180余万吨。三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多元化支柱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开发加工产品,建设蔬菜、百合等加工生产线,2013年加工农产品260万吨。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实行“子母商标”管理,外销农产品统一包装率达到90%以上,并在全国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促进了农业品牌化发展。
(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旱作生产技术。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技术,使之成为了旱作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并大力推广青贮氨化饲料技术,创立了“种-养-沼-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2013年,引进试验新品种500余个,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58.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51万亩。三是加速普及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园,“三品一标”认证数达到265个,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198万亩。四是努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突出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加大保护性耕作、深耕、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机械起垄覆膜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79%。
(四)大力改善农业生产设施装备。一是全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力量建设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设施生产面积较快增加,2013年面积达到15.14万亩,全市设施农业已逐步向四代温室、半地下式温室转变。二是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设施。大力推进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四级疫情报告网络体系,加速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发展,增强了规模化发展基础。三是健全农业保障体系。完善手机短信、远程视频等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站点,建立质量检测站点,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登记备案制度,服务“三农”能力明显提升。四是加快农机装备建设。以农机直补及燃油补贴为依托,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发展,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59万千瓦。
(五)积极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几年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亮点,在兰州市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有休闲农业园区22个,休闲生态园及农家乐有579家,从业人数约38000多人。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入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候选名单。各县区在集餐饮、棋牌、培训、会议等项目为一体的传统经营方式基础上,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休闲农业经营成为发展主流,农业产业为休闲产业提供了玫瑰、百合、蔬果、特色养殖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业休闲体验观光资源,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
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狠抓“菜篮子”基地建设,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有力地保障了“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2013年,蔬菜面积达到88.49万亩,产量达到251万吨;百合面积达到7.6万亩;畜禽饲养量新增107万头只,达到832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万吨。
(二)主要作法。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百万亩高原夏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加快蔬菜特别是冷凉蔬菜、精细特菜、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冬春季蔬菜自给能力。着力进行肉羊繁育、品种改良和育肥,集中连片开发,带动肉羊发展;着力建设肉牛基地,实行山区繁育、品种改良,川区育肥,奶牛公犊育肥,带动肉牛发展;着力配套完善现有的工厂化养猪企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集中连片带动生猪规模养殖;通过配套完善、扩大规模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全市禽及特种养殖。二是推广农业科技。大力选育、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加大绿色有机栽培、绿色防控、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采用梯次培训的方式,对主产区的农户广泛开展生产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大规模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扩大名牌认定和“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县级质检站和乡镇农产品监测站,加快建设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四是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冷链储藏和包装加工。建立健全市场挂牌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打击各类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加快“农超对接”步伐,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直采基地、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和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举办和参加各类名优“菜篮子”产品推介、营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高原夏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菜篮子”信息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设施农业发展缓慢。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也大,农民缺乏资金,导致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全市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313.79万亩的4.82%,总量偏小。二是产业化水平偏低。涉农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不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辐射带动力不足。三是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全市蔬菜基本集中于6月—10月上市,淡季设施农业生产不足,畜产品自给率偏低,结构性和季节性产需矛盾依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
强化政策扶持及服务指导。主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协调和服务,继续实施设施农业、肉羊产业、土地流转等扶持办法,带动农业快速增长。加快建设蔬菜价格信息分析发布平台,做好蔬菜价格信息、市场销售等信息服务,协调启动价格调节机制,强化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有效流通。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高原夏菜和畜牧产业。三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每年新改扩建100个养殖场,增加养殖量100万头只,增加菜篮子供应量。四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严格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实行农药经营备案登记制度,严查违规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农药的行为。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建立不良生产、经营企业的黑名单,完善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源头监管。相关新闻
- 哈尔滨: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助推“菜篮子”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04-28
- 拉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拉萨市现代农业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