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助推“菜篮子”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哈尔滨市是大都市,也是大农业特色十分鲜明的城市。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城市规划与农业园区建设和谐发展,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结构、促增收、保供给、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围绕“一圈两带”,即郊区蔬菜圈,哈肇路、哈五路两个蔬菜产业带,科学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机制,高标准规模化发展都市型蔬菜园区,探索出一条以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环境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划先行,园区建设上规模达标准。2013年我市根据《农业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指导规划(2012-2015)》,结合本地实际,重新制定了《哈尔滨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3年内,着力围绕“一圈两带”,科学规划蔬菜产业布局,以设施园区提档升级与露地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基础配套设施,坚持高标准建设、全方位示范、农艺与农机有效结合、良种与良法相互配套的原则,采取品种集群、要素集中、技术集成的办法,扎实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生态旅游于一体,展示新成果,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全新的科技大平台。到2015年,新增蔬菜面积7万亩,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80万亩,总产量50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在已建设施园区中,提档升级建设集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规模500亩以上的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26个,规模1000亩以上露地蔬菜标准化基地22个,规模1000亩以上的黑木耳、两瓜、蓝莓、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园区10个,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达到60%以上。
(二)政策鼓励,园区融资力度大。为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出台了《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意见》,规模发展设施园区,新建1亩大棚补贴0.5万元,1亩温室补贴2万元;园区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每100亩补贴10万元;园区建设预冷设施,1平方米补贴200元,蔬菜园区进社区建立直销店年销售达标的给予补贴15万元,各区县(市)实行1:1匹配,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农民、企业、合作社自筹资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五常市通过招商引进井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双城市引进黑龙江益助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南岗区引进北京中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规模都在亿元以上。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双城市五家镇双井村、双城镇长产村组织合作社和农民投入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都达到6000万元以上。据统计,3年来,全市共投入蔬菜产业发展资金超过40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3亿元,是我市前10年蔬菜基地建设投入的总和。
(三)创新机制,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我们积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园区建设用地、建设主体及生产市场流通等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集约用地,破解规模发展难题。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协调,采取农民自串、企业租赁、村里反租倒包、合作社领办等多种方式,共整合设施蔬菜建设用地3万亩。由于哈西客站建设,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特菜基地全部被征占,村委会组织协调蔬菜合作社筹资4500万元,到红旗乡租地1500亩,新建温室150亩,蔬菜大棚800亩。二是创新机制,破解园区生产管理难题。重点探索以下四种经营模式:即:企业一体化经营型。黑龙江益助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在双城市公正乡爱乡村征地1000亩,由企业自己投资1亿元建设高效节能温室120栋、钢骨架大棚130栋,园区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合作社带动经营型。大用农机合作社在呼兰区大用乡沈八村投资1亿元,整合土地1700亩,建设温室278栋,大棚450栋,从租赁土地到温室设计、建设都由合作社负责,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民筹建分户经营型。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农民自筹资金,农民自发组织串地,由镇、村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户经营;村集体建设承包经营型。南岗区王岗镇红星村投入土地流转承包费950万元,由村委会统一建设设施蔬菜园区,廉价承包给本村农民经营。三是产业化经营,解决蔬菜卖难问题。3年来,全市新建的蔬菜、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在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开始发展产品保鲜、储运、加工、田头市场等配套设施,新建产地蔬菜批发市场5个,蔬菜贮藏、预冷库23万平方米,在社区建设蔬菜直销店16个,年直销量达到3600吨。因减少了中间环节,每公斤为农民增收0.5元,同时市民便宜0.5元,市民、农民双受益180万多元。2013年订单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加工速冻、脱水、腌渍等蔬菜10万吨,净菜配送达到7万吨,外销出口蔬菜30万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河北、山东以及俄罗斯等地。
(四)办展会搭建平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我们从2007年开始,举办了6届哈尔滨园艺节、5届松北东金葡萄采摘节、4届北大荒果蔬采摘节。每年园艺节期间,我市黑龙江省农科院、东金农业现代园、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红旗现代有机农业园、北方都市农业园等园区接待人数均超过100万人,产品采摘、门票收入就达到3000多万元。通过园艺节的成功举办和农业现代园区的引领,带动了郊区农业生态游、农家种植采摘园以及一些相关产业发展起来。一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每届园艺节集中展示国内外名优稀特果树、蔬菜、花卉等品种300多个,并以实物展品和多种模式的实地栽培相结合,直观展示现代园艺及其它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引领了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向。二是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园艺节,精心打造农业生态游,不仅向广大市民提供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宣传农业生态保护,而且会促进城市资本向农业、农村投入,并把城市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带到农村,促进工业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城市和乡村协调进步,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快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园艺节的展区,既是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同时也是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风景区,展示的果树、花卉、瓜类、蔬菜名特优新品种。既具有食用性、又具有很高的观赏性,通过园艺节的举办,推进园艺生产进城市、进街道、到庭院、上楼顶工程,把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嵌入城市规划项目中,推动我市北方特色园林城市的建设。四是优势产业得到发展。园艺节的拉动,食用菌、北药、马铃薯、“三梅”果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2013年食用菌生产超过20亿袋,马铃薯生产面积达到50万亩,中药材达到10万亩,“三梅”果达到10万亩,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五)领导重视,抓落实,快发展。在2013年市委全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我市实施郊区“粮菜换位”、规模发展设施蔬菜基地,沿松花江沿线规模发展果、瓜、花、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多次深入基层面对面检查指导蔬菜、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并在用地、资金等重点难点问题上重点倾斜、全力支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也都把蔬菜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委书记林铎同志在2014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讲,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中国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省里叫建设大美龙江,我们叫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要与农业园区发展相结合共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实。
总结近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我们的农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高,土地规模经营比重偏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农业比较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育不充分、带动力和吸引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十分突出。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抓住重点,打造亮点,突出特点”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建设“两大平原”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理念,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主线,以城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强区富民、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为目标,以构建新型都市农业产业支撑体系为重点,推进城区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
相关新闻
- 拉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拉萨市现代农业 2014-04-28
- 兰州:现代农业发展及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