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 > 工作简报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专刊第64期

日期: 2012-10-19 08:58 作者: 来源: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农业科教动态

 

 

2012年第64

(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专刊第64期)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121018

 

 


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发展

搭建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平台

 

101617日,科教司在重庆市万州区召开全国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交流会。会议观摩了万州区农民田间学校网络化图书室、示范基地和农民活动日、师资培训活动,总结交流了各省开展农民田间学校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各省(区、市)农业厅科教处负责同志、部分基层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及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技推广方式,主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参与互动式培训、点评式培训、田间实践培训、趣味性培训和远教课件培训。近年来,我部通过宏观指导、培训师资、规范程序、创新试点和典型示范,不断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推广力度,目前已培养了近8000名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各地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2万多所次,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60多万人,形成了农民田间学校创建形式多样化、扶持政策多元化、涉及产业和领域全面化、运行管理规范化格局,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达到了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不仅使农民更新了种养观念,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种养水平,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互助意识,还激发了农技队伍的活力,有效破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使科技成为了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各地实践证明,农民田间学校是推动农技推广方法创新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的重要载体,是乡镇一级农技推广向村延伸的有效平台,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技推广新模式重点推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各类资源,争取多方支持,优化运行机制,着力宣传引导,全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大发展。一要进一步明确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以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新机具推广为目标,以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以村级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阵地,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广校专职教师为辅导员主体,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为依靠,创新农技推广新机制,突出总体数量快速增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力争实现“百、千、万”的目标,即农业部在全国建设100所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各省建设1000所农民田间学校重点校,各县开办10000所农民田间学校,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对接,搭建村一级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向地方财政申请经费,支持农民田间学校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基础条件和其他相关场所,改善农民田间学校场所;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源的力量,共同支持农民田间学校发展。三要因地制宜,出台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取得突破性发展;结合实际总结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模式,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推广模式与其他推广模式的配合,实现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衔接,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效能。四要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抓一批重点校,对辅导员实行渐进式分级培训,培养一批能独立开办田间学校的辅导员,并选拔一批业务精、干劲足、擅沟通、能授课的优秀辅导员作为师资培养;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民主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创新和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对农民田间学校过程记载与跟踪评估,提高实施效果;把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作为主要对象,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和科技转化率。五要总结各地涌现的典型,给予扶持与激励,并利用多种渠道和各类媒体,做好对上宣传、对下宣传和对外宣传,争取扩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影响,获得更大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

 

 


报: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国家首席兽医师、总经济师

送: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抄:部内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