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河北:春耕备播的喜与忧

日期: 2014-03-11 14:09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北调查组对唐山市滦南县春耕备播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看,河北省春耕备播工作部署早、动手快、措施实、效果好,春管春播呈现出喜人局面。

  一是播种面积增加,苗情优势明显。2013年秋季,河北省播种冬小麦3560.7万亩,比上年增加8.2万亩。目前,全省一二类苗提升到92%,是历史上较高的一年。二是返青时节提早,分穗较为有利。自2月下旬以来自南往北已陆续返青,返青期是近4年来最早的一年,有利于小麦提早进入穗分化时期。三是春耕措施扎实,确保执行到位。及时下发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建议,集中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植保统防统治、土肥统测统施、农机统耕统播”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农资供应充足,购销行情平稳。

  但是,在深入农户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农民反映较为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

  一是耕地质量较为贫瘠,粮食作物产量较低。调查组首先走访的扒齿港镇位于滦南县西部,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亩产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很多农户都改、扩种花生、蔬菜等其他产量和收益较高的农作物,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粮食价格长期低位徘徊,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杜平坨村村民杜得军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土地每年种植一茬小麦和一茬玉米,按照小麦亩产700斤、每斤市价1.3元,玉米亩产1300斤,每斤市价1.05元计算,每亩土地的种植收入是2275元。而包括土地流转费用、农资成本、农机种收在内,每亩种植成本达到1670元,年终盈利仅有605元。如果再将人工成本计算在内,则基本没有盈余。

  三是农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一定程度上抵冲了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黄家河村村民杨玉萍反映,近年来农资价格一路上涨,与粮食产品的低价形成鲜明对比,一袋100斤装尿素的价格由两年前的85元上涨到100余元,涨幅超过17%。从走访农户手中的“一卡通”了解到,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每亩土地能够得到的惠农补贴78元,不足农资成本的18%。

  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固定,客观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部分农户和镇村干部都反映,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三十年不变的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当地承包地块分散,流转土地期限短、不稳定,每家农户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前榆子林村村民何俊江自三年前开始种植茄子,一年每亩收入8000多元,一心想发展大棚,自家承包地分散不能建,承包的6亩流转地连片,但一年一包也不敢建。

  五是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造成农村劳动力流失。大多数农户收入的大头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报酬,往往是辛辛苦苦种一年地,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挣得多。调查组了解到,农民打工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打零工每天收入也有100元,从事屠宰、贩运、加工等收入则更高,往往是村里最富裕的人群。如黄家河村共237户、903口人,有16-17户常年全家在外打工,加上就近打工的达281人,且大部分为青壮劳动力。留守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和妇女,无力扩大种植规模。

             (赴河北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