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12316 > 最新动态

12316三农信息服务主要成效和经验

日期: 2012-03-12 16:53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主要成效

  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

  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加快了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方式的革新,逐步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方式,拉近了农户与专家、政府和企业间的距离,开辟了简单、方便、互动的指导渠道,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更为快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为适宜,在增收致富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如湖北新洲区水产专家在武汉广播电台“都市田野风”栏目,主持“常规鱼类饲养与管理”和“黄颡鱼池塘套养技术”讲座,现场接听仙桃、大冶、汉南等地渔民现场咨询10余次,及时解答问题,获得一致好评;青海乐都县农牧信息网和各信息点发布“乐冬3号”新品种推广信息后,立即引起农民群众广泛重视和采用,为农民节约种子9.75万公斤,增产48.75万公斤粮食。

  维护了农业产业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12316平台承载着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使命,农业执法部门通过热线投诉举报获得线索,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案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深受农民欢迎。北京市12316热线开通至今,仅农资投诉举报案件就受理了3440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2007年10月,青海大通县约12800吨胡萝卜严重滞销,通过手机短信、中国农业信息网“一站通”发布了销售信息,很快销售一空,共增加农民收入约200万元;江苏启东市自12316平台建成以来,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种养大户、农户等发布供求信息3000余条,网上促销农产品达到1.6亿元,受益农民达到12.5万人。

  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减少了经济损失。12316信息服务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提高了农业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农民可及时准确地得到农业气象预警、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等应急信息,减少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损失。如2010年8月21日,山西气象部门预报太谷县12小时内有大风暴雨,县农业局通过网站短信平台及时向乡镇和村干部发出预警信息,要求他们组织农民对蔬菜大棚进行加固,有效防止了大风暴雨的袭击,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湖北襄樊市组织专家将《科技抗旱促春管十大关键技术措施》通过“12316”短信平台发布,第一时间向10万农户群发短信,并在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开设抗旱保春耕专题,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抗旱自救,避免了大田作物大面积减产减收。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12316热线平台架起了沟通政府、企业、市场和农户间的信息桥梁,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发挥了信息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了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还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活水平,使农民在不仅农业生产上,而且在文化生活上更快地融入现代化进程。天津西青区利用12316平台,引导农民进行设施农业改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调整和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改造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主要经验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新的思维谋划农业信息化发展新思路,对农村工作必须体现在指导和服务上,只有强化农业信息工作,指导才有针对性,服务才有实效性。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三农”信息服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大量具体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重视、支持与配合,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群众比较满意的地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领导重视,协调工作做得好。如宁夏自治区把农业信息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书记、省长亲自抓,浙江等省政府主管领导直接督促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河南三门峡、四川都江堰等地、县农业部门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支持,为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健全工作体系是基础。实践证明,加强各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山东省市、县、乡三级共有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近4000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400多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400多人,信息服务人员3000多人。重点在农村经纪人、种植经营大户、中介组织以及村、组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并狠抓了农村信息员和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累计培训农村信息员54000多人和信息骨干4000多人,为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注重实效是宗旨。服务“三农”是农业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实施12316效果、推进农业信息工作效益的基本尺度。如河北藁城结合当地实际创造的“三电一厅”、山西晋中因地制宜搭建的“晋商农网”、福建南安的“世纪之村”、浙江兰溪的“农民之家”、山东寿光的双向视频诊断系统、河南三门峡的“四电合一”、浙江的“农村中国”等,都把为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放到突出的位置,根据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强调服务实效,使农民群众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