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彭水县三义乡:龙阳村最后一户贫困户脱贫记

日期:2020-01-15 09:35 作者: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4日15时讯(记者 欧武夷 通讯员 杨克林)“不能总是躺在政策上睡懒觉,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行,如果自己懒惰,那国家扶也扶不起来的。”老欧对记者说道。

  老欧名叫欧廷江,今年70岁,是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龙阳村4组的村民。妻子杨开平今年65岁是中共党员,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了,儿子一家也是贫困户。老欧比较勤快,家里以前并不穷,只因几年前患了直肠癌,花光了自己和儿子家的所有积蓄,并且还欠了不少钱。邻居们都是担忧地说:“老欧要脱贫,基本不可能”。

  2017年三义乡被列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重庆市发改扶贫集团派出工作队开展驻乡定点帮扶工作,欧廷江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开启了老欧的脱贫帮扶之路。

  “小菜园”帮助老欧掘到第一桶“金” 

  元旦刚过,记者来到老欧家,见到其妻子杨开平正在旁边的菜地里摘菜。老欧告诉记者,为了帮助他脱贫增收,驻乡、驻村工作队考虑到他家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利用房子旁边的土地搞起了近2亩的菜园子,一年四季轮种豇豆、茄子、萝卜、小白菜等应季蔬菜,村集体成立的公司定期上门收购,全部都销到县城和重庆主城去了。2019年他的小菜园累计挣了2600多元。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扶贫集团驻三义乡工作队王祖勋队长告诉记者,这只是全乡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扶贫工作队结合全乡自然条件差、劳动力不足等实际,在面上发展烤烟、中药材、高山蔬菜经果、特色养殖“脱贫四大产业”的同时,针对家庭劳动力少、土地分散破碎、发展资金匮乏等发展动力不足等农户,因户施策发展起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等“五小”庭院经济,以种植大户或村集体经济为引领,降低发展门槛,规避产业风险。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农户601户,为全乡贫困群众打通了一条脱贫增收新通道。

  “产业村长”成立合作社带动养蜂 拓宽了老欧增收渠道 

  “你什么时候开始养蜂了?”看到老欧房边一排蜂箱,一群群蜜蜂拥地一起“抱团取暖”,记者忍不住发问。老欧说,这是2019年初工作队引来“产业村长”王子高来帮助他们发展起来的,他加入合作社发展了10群,2019年分了2500元钱的红。

  据三义乡李小林副乡长介绍,引入外来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或培育本地产业发展带头人作为“产业村长”是三义乡推动脱贫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探索,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变改革”为利益联结纽带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并带领贫困群众,通过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创立扶贫车间,在推动全乡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同时,实现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三赢”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庆子高中蜂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子高是龙阳村的产业村长,带动村民发展中蜂2600多群,全村未脱贫的贫困户全部入社,户均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

  村集体产业基地盘活摞荒土地并增加务工收入 

  2018年龙阳引入重庆祥林中药材公司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发展起了150亩瓜蒌基地。产业基地离老欧不远,有管护需要时老欧就去参加务工,老欧说由于确实没有劳动力,他那3亩多坡地已摞荒好几年了。村里建中药材基地流转了他的土地,每年可得600元的土地流转费,2019年在产业基地务工挣了2400多元的工钱。

  惠民政策保障减轻了生活负担 

  “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政策,我和老伴每年获得养老保险2880元,森林补偿和农业直补有500元,我老伴每年还有党员补助1000余元,两个孙子读书每年通过教育资助也不用愁了,房子也通过人居环境改造给我搞好了。关键是我生病的问题解决了,不仅能先看病再给钱,通过二次报账后自己就花不了多少钱了,我脱贫就有了底气”。

  老欧没有只盯住国家的政策,他一边与老伴靠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2019年12月欧廷江家顺利实现脱贫,至此龙阳村最后一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