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重庆莲花村扶贫二三事

日期:2019-04-18 15:49 作者: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4月11日,记者来到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在市发改委扶贫集团派驻该乡的驻乡工作队副队长王祖勋带领下,前往莲花村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几个扶贫小故事。

  有了“五小”经济 

  村民家门口当老板 

  走进莲花村一组,有一栋房子比起周围的房子都要漂亮。用石子铺成的小道,将院坝隔成两半。坝内有四块用地砖铺就的区域,摆放着桌凳,其余裸露的土地上,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院坝上方,是竹竿搭成的顶棚。

  院坝主人王由全因家中有小孩读书,加上妻子前几年动了两次大手术,一家人陷入了困境。2015年,王由全返乡搞养殖,一个人喂了近30头猪,日子慢慢好起来。

  2017年,王祖勋驻乡后,发现王由全能干又上进,便鼓励他带领附近的贫困户一起成立养猪合作社,并利用8万元扶贫资金帮他新修了圈舍,配套了水、电、路等设施。如今,合作社吸纳了8户贫困户加入,养殖规模1000头猪以上。

  在王祖勋的建议和帮助下,王由全还对庭院进行了改造,搞起了庭院经济,在养猪的同时制作腊肉、办农家乐,在家门口当起了小老板,“如今就算市场行情变化大,我们也能通过腊肉制品、招待客人保证收益,去年我就比往年多赚了3万元左右。”

  王祖勋介绍,根据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人力等实际情况,驻乡后他便提出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五小”非农经济,鼓励村民打造小果园、小花卉园、小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五小”庭院经济,盘活资源要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包括王由全在内,如今全乡已发展“五小”非农经济26户,培育“五小”庭院经济示范户15户,户均可增收3-5万元。

  有了搬迁安置房 

  贫困小伙娶了新娘 

  在莲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记者听到了第二个故事。

  三义乡可谓“地无三尺平”,许多村民居住在高山上,生活非常不便。3年前,24岁的刘后权带着准备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回了趟老家,可在村里下车后,女朋友又步行了半个小时才走到家门口,当场吓退了。儿子的婚姻大事成了家里的一桩烦心事。

  去年,莲花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动工,刘家人格外开心,因为他们终于能搬离山上了,儿子找对象的事也有了希望。

  今年年初,安置点建成完工。1月3日,莲花村58户191名困难群众通过摇号分房入户,迎来了2019年新年的头件喜事。对于刘家来说,更是双喜临门,因为儿子打算春节期间回乡办喜事了。

  原本村上定的集中搬迁日子在4月底,了解到刘家的情况后,村干部提前让一家人入住了新房,一对新人在75平方米的新房里热热闹闹地把喜事办了。

  王祖勋告诉记者,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村里严格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对安置点进行规划建设。通过整合宅基地复垦、搬迁补助等政策,实现了搬迁村民购房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村里还配套了小广场以及议事堂。“这个议事堂一来可供村民集中休闲玩耍,二来能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场地。”王祖勋说,村民们对此很满意。

  有了扶贫车间 

  村民收入将有保障 

  记者在集中安置点看到,一片40亩的大棚已经落成,羊肚菌、大球盖菇、猪肚菇等菌菇也已种下。

  “要想老百姓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能致富,配套产业必不可少。”王祖勋说,村上建了一座占地1800平方米的食用菌扶贫车间,并引进一位从事食用菌产业多年的老板与村集体共同经营,做食用菌深加工,其中村集体占股30%、企业占股70%。

  王祖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食用菌基地每天约需要60个人工,以人工费每天100元计算,每人月务工收入2000-3000元不成问题,年收入基本可稳定在2-3万元,“再加上村集体拿出部分收益给村民分红,等村民们搬进来后,每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劳动力来务工,基本上都能稳定脱贫。”

  走进扶贫车间,记者看到各项设备已投入运营,零下20℃的冷库里,雾气弥漫,地上摆满了羊肚菌。“我们还从浙江引进了一台更先进的冷冻干燥系统,预计下月投入使用,到时候加工出的产品可以出口到国外,附加值将增加几十倍,不仅企业受益,村民们的收入也将大大提高。”企业负责人侯春均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