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典型经验

四川金堂县推进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 2018-03-23 14:17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推进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金堂县委  金堂县人民政府

 

金堂地处成都东北部,紧邻成都铁路港和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辐射川东北的重要门户,全县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曾经是全国有名的“打工第一县”。

近年来,金堂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和“五个一”工作布局,初步探索形成了农村双创“六个一”模式,掀起了农村双创新热潮。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昔日“打工大县”正在向“双创强县”转变。

一、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领,支持创业创新

一是注重超前规划。在过去农民工大量外出之初,我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完成原始积累、学成技术业务、达到一定年龄后,极有可能回乡进行二次创业就业,其在外务工所获得的资金、技术、人脉必将成为金堂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们一方面顺应群众和市场需求,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好全县的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及早谋划返乡创业就业的区域和产业,并根据金堂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市场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配置能力,以市场为主导、“双创”人员为主体,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于1998年在竹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回乡创业园,之后为有序引导和做强做优全县的“双创”经济,又沿金堂大道、中金快速通道以及金堂县“4+N”都市现代农业在各空间的布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创”街区、走廊、园区、村落、山区、道沟,奠定了金堂县“六个一”双创模式的基础。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方案,出台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实施办法、鼓励发展回乡创业经济实施意见等措施,明确用地、税收、审批、奖补、做优等系列政策。设立50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开通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强化人才引进、载体建设、成果转化扶持,吸引更多返乡下乡人员参与农业创业创新。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每年表彰十佳创业明星、“十佳优秀创业项目”,积极推选创业成功人士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

(二)强化科技,助力创业创新

一是健全“院县合作、人才科技共建”机制。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华大基因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成省级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山羊原种场等科技创新载体23个,建成国家蛋鸡十大良种繁育基地、四川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四川柑桔母本园等成果转化载体36个。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发挥“四级”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作用,开展创业创新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的农业创业创新专利300余项、科技成果50余项,科技计划立项35项。三是强化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以近4万返乡农民工为主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形成了以农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创业创新格局。四是促进创业人员技能提升。实施“返乡下乡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年均培训、选拔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2800余名。

(三)搭建平台,服务创业创新

一是搭好孵化共享平台。建成集创业孵化、总部研发、法律服务于一体的菁蓉智创港、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园区等孵化共享平台,实现创业者与政府、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顺畅对。截至目前已引进服务机构32家,孵化农业创业项目50余项,累计投入创业创新资金2.6亿元,带动就业6500人。二是建好资源市场平台。在县城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在淮口、竹篙建成县人力资源分市场,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全部村(社区)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站,实现了市乡(镇)村(社区)四级联网,做到了“双创”服务零距离、全覆盖。三是做优融资服务平台。建立银、政、企三方联席机制,搭建县、镇、村三级“农贷通”金融服务体系,先后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65亿元。

(四)探索模式,深化创业创新

金堂“山、丘、坝”兼具,我们结合这种地形特点并通过相关政策机制的扶持带动,根据“双创”主体的不同、“双创”产业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双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上山下乡、进村入沟、到街驻园”,形成了农业双创“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个个村、一个个园区、一条条走廊、一条条街道”的“六个一”模式,全面深化了农村创业创新,大力提升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新产业。

一是一座座山模式。该模式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来业主与山区群众为创业创新主体,主要通过企民共建、村企合作、利益共享等方式,开展林业生态经济、林旅融合、专有林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建立1000/亩的经济林发展鼓励机制、3000/亩的生态林补偿机制予以帮助扶持。目前在我县已建成以龙泉山脉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林11万亩,以花椒为主的干果林1万亩,发展林下种养5万亩,建成森林旅游基地4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公园4个、森林人家5个。初步形成了以油橄榄龚家山、川菊花玉皇山、青花椒四方山、核桃石子梁子山等为代表的林业生态经济创业创新山20余座。

二是一道道沟模式。该模式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向往乡村生活、拥有小资情调的外来业主和当地能人为创业创新主体,政府通过给予基础配套、建立专项扶持政策等方式,引导“双创者”把金堂优质的自然本底、多样的农特产品、丰富的乡村生活与市民对乡村情怀、田园生活、农旅文创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旅融合方面的创业创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乡村生活服务。目前已建成市级赏花基地6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3家、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1家,年均举办油菜花节、樱花节、爱情诗语、葡萄采摘等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10个,形成了以长林葡萄沟、栖贤樱桃沟、转龙鲜花山谷、云顶桃花谷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创业创新沟28道。

三是一个个村模式。该模式以返乡能人和当地村民为创业创新主体,主要通过农户掌握的农业专有技术或传统手工艺开展一村一品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集成各部门、各行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特色产业村发展壮大。“双创者”在挖掘当地资源禀赋、传统优势和种植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小户等方式,建立起村内部合作和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式发展羊肚菌、清脆李、黑山羊、脐橙等专一特色种养产业和灯笼、竹编等传统手工业,目前已建成赵家平水桥羊肚菌村、清江新水碾姬菇村、三溪金峰脐橙村、高板风林青脆李村、金龙骑龙灯笼村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创业创新村66个。

四是一个个园区模式。该模式以国家、省、市龙头企业为主体,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成立专业化的园区管委会,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以及要素配套完善用地、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引导“双创”者大力发展“加工厂+农户”“加工厂+基地”等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同时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民联合建厂的新模式,鼓励农户通过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并将结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折价入股企业的加工厂,创新了“我出地你建厂改革成果共分享”的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以竹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清江、赵家食用菌加工园区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创业创新园区4个,入驻省市龙头企业35家。

五是一条条走廊模式。该模式以科技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为主体,开展高端农业、现代产业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通过院县合作、人才培育、技术支撑、基础配套等方式给予大力支持。该模式以主要交通干道为廊道,在其沿线两翼大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现已建成华果柑橘创新转化暨育繁推一体化基地、石斛康养产业园、伏季水果母本园、清脆李标准园、久久花缘花卉基地、花熳天下赏花基地、港澳蔬菜直供基地等科技型创业创新园区,培育了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形成金中快速通道、金堂大道、五福大道等高端农业创业创新走廊。

六是一条条街模式。该模式以高知人群、IT人才以及具有技术资金实力的返乡民工为主体,主要开展农村电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创业创新。政府对房租、水、电、产业配套给予补助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的“双创”主体通过培育一批淘宝网店家、微商、电商企业,优质高价销售全县农产品,建成了以三溪电商一条街为代表的电商创业街4条,并积极做好其余“五个一”模式的线上销售服务和全国行情行业信息反馈。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双创”主体通过大力发展制鞋、制衣等来料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了以竹篙返乡农民工创业街为代表的转移就业街14条,促进了金堂农业“双创”与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连接。

二、主要成效

(一)推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截至2017年末,全县共建有农业“双创”基地1453个,各业态共有创业创新人员10万余人,创办各类实体近8000家,带动转移就业30万人,每年新增转移8000人以上,占县内转移就业总数的50%以上。全县“双创”产值达80亿元,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二)优化了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通过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创新带动,我县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油橄榄、柑桔、金堂黑山羊为重点,以青脆李、小龙虾、大闸蟹等优新产业为补充的“4+N”都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了成都菌业产业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产业园、沱江农业文创产业园、资水河乡村生活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育了乡村振兴生力军。

形成了以返乡农民工、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为主体的创业创新队伍,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1904家。建成了金堂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中心,培育“农耕云”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物流、电商本土企业25家,吸引超过5000名的农民工从事“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农民工孙泽富等一大批“懂经营、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村人才

(四)缓解了空巢留守等社会矛盾。

农村“双创”的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带动了农村就业,解决了全县近2万个家庭的空巢留守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幸福稳定。201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40%,建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省、市、县四好村58个。

(五)改善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截至目前,全县50%以上的村组干部都有在外务工经历,20%的返乡农民党员进入到各产业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创建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进入专业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中,党员分别占13%15%8%,他们积极传播先进理念和民主法制意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兴办公益事业,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