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香先进事迹材料
莫兰香,女,汉族。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农业局股长。近年来,莫兰香同志在新兴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农业厅、云浮市农业局以及新兴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本职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克己奉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做好农业信息工作,服务农业生产。
(一)、完善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就是农业效益。为此,认真抓好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队伍,根据农业部关于《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暂行办法》,构建县、镇、村三级农业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全县12个乡镇、196个村委会的农业农村信息员,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使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利用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兴农业信息网”网站的作用,积极发动种(养)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流通大户积极参与,通过网络的对外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目前已有3000多人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产品供求信息,促进本县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做好基点县调查各作工作,当好参谋。
莫兰香同志所在的县是农业部农产品物价、农产品生产成本收益的基点调查县之一,为做好此项工作,莫兰香同志准确向上一级部门提供本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价格的动态。主要做法:合理完善好基点调查网点(调查点分布为平原、次平原、山区镇),确保调查数据源头的准确性。其次,加强与各乡镇农办纵向联系,了解一定时期农业生产的动态、农作物的生产布局情况,掌握生产中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提高调查准确性。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横向联系,如工商、物价、粮油、农资、农产品流通大户的横向联系,因为他们对一定时期农业生产动态,农产品生产的有关政策、政府对价格的指导,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的布局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才能将调查工作做得更好。做好基点调查工作,及时向上一级反馈信息,做好领导参谋,就如何进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商业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减少盲目种植,信息不灵,增产不增收等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在2011年7、8、9月份物价调查时,发现生猪价格涨幅较大,价格达到历史高峰,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汇报,向养猪大户传递信息,及时调查养殖产业结构,规避下一阶段猪价下跌而养殖户亏损。尽责做好基点县的调查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效能,服务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二、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一直以来莫兰香同志所在的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起步缓慢,2008年全县农产品仅有“马林牌”话梅皇获得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农产品品牌工作处在云浮市的品牌的后面,莫兰香同志在2008年1月接手农产品品牌工作后,积极推动各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活动,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宣传发动,营造农业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调查摸底,通过主动联系生产企业和单位,摸清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加工状况,积极发掘符条件的生产企业,为农业品牌打牢工作基础,采取成熟一间,认证一间,创建一间的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已培育发展一批产品质量佳、企业竞争力强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单位,打造了一批广东名牌产品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产品。目前,该县已认证的品牌农产品达26个,分别为:有机转换产品1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名牌产品10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农产品注册商标7个,全县品牌创建跃升在全市前列。
三、大力培育好“菜篮子”基地,保障有效供给。
“菜篮子”工程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针对该县“菜篮子”基地种植规模小且分散,种植品种不优,种植效益低的原因,为加快该县“菜篮子”基地建设,保障有效供给,充分发挥该县资源优势,莫兰香同志积极引导本县的“菜篮子”基地向优质化、规模化发展,制订一系列《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度》等宣传资料向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宣传标准化生产;鼓励蔬菜生产企业产品进行“三品认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进供莞蔬菜基地的认定,以及每年邀请珠三角发达城市(如东莞)的蔬菜经营大户、流通大户到本县蔬菜基地参观,让他们实地了解新兴县蔬菜生产,加快蔬菜生产、流通,提高蔬菜生产效益。目前全县已建立供莞蔬菜基地5个,“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菜篮子”基地3个培育基地2个,市、县级培育蔬菜基地11个,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虽然莫兰香同志在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但她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该同志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仍需努力:1、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力度不够,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步伐。2、业务水平有一定局限性,有待今后加强业务学习。今后计划:1、一如既往抓好农业农村信息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经营在信息时代得到实惠。2、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本县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上档次。3、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服务好“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