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正气传家远 > 家书手札

郝娜:给父亲的一封家书

日期: 2015-06-05 09:46 作者: 来源:农业部畜牧业司 【字体: 打印本页

亲爱的父亲: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家乡多了一些特别地情感。光阴荏苒,有许多关于家乡的感受,望与您交流。

  中国人,特别是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在汉人眼里是一种很强的关系纽带。而姓氏,则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近几年,因为年龄和身体的缘故,您甚少回乡,但每到逢年过节时,您总要回家乡去看看,对此,我曾甚是不解。

  距离北京不足两百公里的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韩城村是您的老家,其实“她”意义上也算是我的家乡,可我却从来没有在心里承认过“她”。记得小时候,我对“她”唯一的印象,就是村里坑洼的土路,常常会弄脏我崭新的红皮鞋,因此,我没有真正的感受过“她”,甚至从没喜欢过“她”。

  “大树底下不长草。”在北京周边,有很多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农民,恰巧,咱们的家乡就是拥有很多善良、质朴的农民的贫困村。我内心的傲骄也许就是我不承认“她”的原因,因为相对于百里的北京,这里实在是太贫穷了。

  近几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念的提出,我对她的关注,也开始多起来、深起来。这几年,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在村子里走一走,串一串,看一看村子里的变化。走在田埂上,常常会遇到养羊的农户在放羊,我都会停下脚步与他们攀谈几句,听到农户们因为搞养殖赚到了钱,我心里也觉得特别的安慰。今年春节,村民们高兴地告诉我,养马庄乡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始了,再过不久,村里的农民就能住上小洋楼了。从土房到砖房、从土路到公路、从农耕到养殖、从散养到规模养殖……悄悄地,我也在留意着她日新月异的变化。村口的那家海林玉米收购站今年新购置了一台粉碎机,老板海林准备自己加工从农户手中回收的玉米,因为去年他经过几次市场调查后,觉得将玉米磨成粉再销售的利润会更高。村里的养殖大户玉铮,去年下半年在自家的鸡舍内安装了LED照明设备,因为他参加县里的养殖培训班时了解到,适宜的光照能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增强雏鸡免疫力……这就是家乡人的变化,这里的农民开始成长,开始努力学习如何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我想,也许有一天,我将会为她骄傲;也许这一天,将很快到来。我想,这也应该是您的希望。

                                    女儿:郝娜字

                                    201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