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吉林:“政策明白纸、科技做后盾” 通榆县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日期: 2013-07-02 16:27 作者: 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通榆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严格按照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农委、财政厅《吉林省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建设。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户建设贮藏窖、果蔬通风库等设施,改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条件,让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通榆县非常重视补助项目实施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成立了通榆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补助项目申报、实施、协调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和任务。

  (二)狠抓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2012年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开局之年,很多农民对实施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还不是很了解,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才能使农民了解这个项目,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国家的补助资金能够用好,使项目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通榆县积极采取各种方式紧紧围绕贮藏窖、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等四大类,12个规模奖补设施进行广泛宣传。将《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扶持政策明白纸》印发给各乡镇农民,让农民清楚地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奖补的设施有哪些、中央财政的补贴标准是多少、农民想建设该怎么申请、要通过哪些部门的审批、建设完成后如何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如何领取奖补资金等内容。

  (三)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通榆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始终坚持连片建设的原则,建设地点选择在兴隆山等1~2个乡镇。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农民和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申报,申请表填写完整,乡镇政府、农业局、财政局审批规范,公示内容和时间符合《实施方案》要求。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定期的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了解施工进度。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通过专线电话对项目的政策和技术进行指导,并及时做好电话指导记录。

  (四)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搞好对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也是保证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参加完省里的培训会回来以后,通榆县积极与县阳光办协调沟通,制定2012年培训工作计划,聘请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高级农艺师和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为项目建设培训的技术讲师,对技术培训、贮藏技术培训等资料进行了大量印刷发放给农户。培训内容主要从马铃薯贮藏、果蔬贮藏、项目建设标准、项目核实标准、验收标准等五个方面入手。在实际培训中,除了讲授技术外,还特别强调项目验收标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避免给项目建设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五)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由县农业局县农业局、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小组,按照文件和项目验收标准要求,采取材料查看和实地核查两种方式对该项目进行了严格的验收。通过验收小组实地检查,通榆县实施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能够在预定时间内,按照项目要求的建设内容、标准完成了项目建设。

  (六)及时做好奖补设施信息录入工作

  为了及时了解各地补助项目进展情况,农业部统一开发的补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榆县在信息录入时把握两个15天:第一个是在农业局和财政局审批完成,报县领导小组审核结束后,15天内完成了申请审批信息的录入;第二个是在项目验收合格,报县领导小组审核完成后,15天内完成了验收信息的录入工作。通过补助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作的进展程度。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2年,通榆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国家投入奖补资金199.7万元,共建设设施类型100个。通过严格规范项目建设,通榆县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农民得到了实惠,对项目实施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的实施对减少产后损失,提高产量质量,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建议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农民在有没有项目资金扶持自己都想建设的情况下申请的比较多,农民的申请建设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建议国家继续增加资金投入,使更多农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