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防城港:信息化让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日期: 2010-02-11 00:00 作者: 梁月红 王子申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进入“十一五”以来,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入户步伐加快,为我市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现如今,防城港“12316”三农热线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致富信息的“绿色通道”,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信息网成为发布致富信息的“广播站”,手机“农信通”业务更是让农民们拥有了掌握最新农业资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有了这些便利的工具,广大农民就能足不出户地让致富信息尽入囊中。

  一条好消息,往往能成就一个产业。过去的东兴镇江那村,由于信息闭塞,盛产的葛薯找不到销路,五六分钱一斤也卖不出,只能白白烂掉,有一年全村损失达一百多万元。农业信息化服务普及到该村后,正如村民宋老伯所说,“多亏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我们发布了信息,让全国都知道了我们江那村盛产葛薯,引来了防城、钦州和北海等地的老板进村收购。过去五六分钱一斤都卖不出的葛薯,如今收购价涨到了每斤六毛钱。”现在江那村种植一季葛薯,平均每户就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好信息还带来了好效益,东兴市河洲村的“红姑娘”红薯就是实证。几年前,“红姑娘”很难“嫁”出村外,后来是通过网络找到了市场。近几年来,该村通过举办一年一度别开生面的“红姑娘”评选活动及“红姑娘”红薯节,使“红姑娘”不但畅销到了深圳、广州,还“远嫁”日本、韩国,成为防城港市农产品出口业中的“明星”。

  同样,通过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宣传而打开市场的还有许多:东兴市马路镇的“皇帝果”,江平镇的对虾养殖,上思县叫安乡的黑皮果蔗等等。如今,得益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防城港市的许多农产品成了致富的“香饽饽”,为广大农民铺就了一条条宽广的致富路。(防城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