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山东定陶县人大支招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9-12-31 00:00 作者: 李彦君 万鲁岱 袁绍林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定陶县人大常委会日前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田同修、副主任王凤娟、陈尔桥、李广根、郭玉灿、李清斌参加视察活动,副县长闫凌、牛继红、孔祥坤等陪同。

  视察组采取听、看、议的方式进行,分别听取了县、乡政府的工作汇报,现场察看了冉固、陈集中心镇规划建设情况和仿山乡顺河集新村、南王店乡孟庙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然后视察组人员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了集中审议、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各项议案、决议、批评和意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面启动。实施村庄改造试点30个,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效果,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而且新建住宅档次高、功能全,新村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水平,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如定陶镇张河、李线庄结合新城区建设,实施村庄整体搬迁,可分别节约土地150亩和300亩,目前张河村已搬迁完毕,李线庄回迁楼一期工程已竣工;仿山乡顺河集西李新村一期规划建设标准住宅200套,目前已建成187套,全部建成后可复耕土地917亩。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中供水、村村通柏油路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村村通自来水工作,近两年投入大、工程进展快,受益群众多。今年水利工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投入,工程量大,施工标准高,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县新建改造卫生厕所8300个,达到6.73万个;新建沼气池830个,达到3780个;建成游集、田集供水工程2处,解决了30个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农村公路52.6公里,农村公路通油路率达到91%。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如新农合、农村低保、乡村卫生室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完成村卫生室提升工程197处,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5%,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处,村级农村健身工程44处;利用远程教育、阳光工程,培训农民5000人次。

  视察组同时也指出现存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建设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投入资金和项目不能有效整合,乡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大,影响了建设效果。三是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大,农民群众自筹负担重。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缺乏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视察组建议一是搞好宣传发动,解决好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参观学习、政策引导,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基本原则,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是农民群众自己,增强其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信心,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二是加强科学管理,解决好村庄规划问题。逐步构筑农村功能区划清晰、农业生产高效、设施配套完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农村格局。既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又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要结合新农村规划和建设,适当集中合并部分中小村庄,建立中心村,以利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好组织领导,解决好新农村建设协调配合问题。建议成立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编制规划,制定政策,抓点带面,搞好协调,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具体目标要求。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统一考核奖惩范围,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要像大项目建设观摩评比一样,每年至少组织观摩评比一次,并严格兑现奖惩。要继续抓好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每个乡镇每年至少要搞1-2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加强资金整合,解决好新农村建设投入问题。目前,许多县直部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政策性资金,对这部分资金,县政府要统一调配使用,在全县选择几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行政村,集中县直部门手中的资金和资源、政策优势,进行集中帮扶,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定陶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