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兴平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该市农业总产值完成7.03亿元,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25元,达到1700元,增长15%。全市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六大亮点。
亮点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西城办积极引进西安王冠蔬菜公司,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在郭村建设了190亩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西吴镇在高度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种鸡繁育孵化场,带动了全村80%的群众,目前销售种蛋 800万枚,实现利润150万元。赵村镇对晁庄屠宰市场进行整合,成立了集团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生猪养殖,全镇生猪存栏达到4万头。
亮点二:农业规模效益同步提升。坚持把“三万”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对比等方法激发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热情。全市清水莲菜、设施蔬菜、时令水果分别发展到8400亩、8700亩、9200亩,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田阜乡不断扩大清水莲菜产业规模,为荷花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产业支撑,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马嵬镇大力发展时令水果种植,在安家、庞家栽植核桃、杏等杂果1000亩,建成了该市又一个千亩杂果生产基地。阜寨乡注册了南马果桑品牌,积极推进果桑产业化发展,同时又新建设施大棚60多亩,为群众致富培植了新的增收点。
亮点三:三五工程小区大户竞相发展。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强化疫病防治,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全市新建百头以上标准化养猪场70个,生猪存栏达到46.8万头,增长87.2%,出栏34.6万头,增长105.1%。店张办大南村新建养殖小区6个,生猪存栏达到5000头以上,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生猪生产调研点。南位镇张马村大力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百头以上养猪大户20多户,生猪存栏近万头。桑镇建成存栏5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6个。
亮点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好通村公路、文明生态村、绿色家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新建文明生态村14个,总数已达到77个,占全市223个行政村的34%。新修通村公路177公里,新建人饮工程5处,新建沼气池1300多口,高标准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14个。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上,东城办万址坊村新建了2000m2的文化休闲广场,环境优美。进村路两边的西瓜产业园为群众增加了收入。田阜乡段家村抢抓首届荷花节的有利时机,新修村内道路1200米,建设了门前花坛,办起了农家乐。南市镇费家庄村容整洁。汤坊乡丁家堡村建成了1200m2的休闲广场,健全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在通村公路建设上,丰仪乡共投资626.6万元建成8条全长24.1公里通村路。西吴镇投资240万元建成了全长9.7公里,连接7个行政村的柏油马路,解决了1.8万人的出行难题。桑镇投资500万元建成了6条22公里通村路。庄头镇共投资 540.8万元建成7条全长20.8公里通村路。阜寨乡共投资468万元建成5条18公里通村路。
亮点五:城镇建设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典型引路、八方借力的原则,强势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赵村镇投资230万元对镇区道路进行了改造,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进入关中百镇示范镇行列。东城办小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既支持了兴化大项目建设,又将为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店张办窦家坟商贸小区全面建成,小区规划合理,商贸兴旺,管理到位。
亮点六:基层组织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先后对全市223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和14个乡镇(办)的副书记、组织干事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基层干部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意识。积极实施“三级联创”活动,涌现出汤坊乡建坊村、庄头镇马村、南位镇南位村、西吴镇北马村等52个产业发展先进基层党组织,孔乃雄、郭全社、马志勇、马国勇等160多名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摘自《咸阳日报》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