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特色农业魅力大
——以科技为支撑,发展新产业,引进新品种,农民收入大幅攀升
今春,随着马刚乡3万亩林果生产基地的建成,沈阳市沈北新区已建成林果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五味子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五大农业基地。沈北新区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850元。
沈北新区原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远郊区。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沈北新区以科技为支撑,采取发展新产业,引进新品种,培训新农民,传授新技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等多项措施,发展特色农业。沈北新区首先引进沈阳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团,为东部山区种植寒富苹果和苹果梨的果农,提供林果栽培、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果树防寒和套袋等先进技术,使果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果农收入成倍增加。在原来1万亩果树面积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2万亩寒富苹果种植面积,以此推动3万亩林果产业基地的形成。
沈北新区通过与沈阳市农科院合作,在水稻主产区尹家、黄家、石佛和兴隆4个乡镇,引进了优良水稻品种,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水稻种植品种既杂又乱的低产问题,形成了绿色水稻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很快就打造出名优新品牌水稻。2006年,国家农业部正式将这4个乡镇的1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批准为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他们在玉米主产区清水台、新城子、财落和黄家4个乡镇,逐步将玉米标准化生产面积扩大到10.1万亩。由于他们的玉米生产也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2007年,国家农业部又将这10.1万亩玉米生产基地正式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沈北新区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和沈阳市农科院合作,为中部经济区引进了玫瑰、百合、非洲菊等新品种花卉和花棚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迅速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达到了集生产、销售、加工和出口于一体的特色花卉生产基地。目前,仅五五村一个村的2000多亩花卉大棚,每年就可获得1.5亿元的丰厚收入,每户花农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新城子乡新台子村从两年前就开始种植五味子,到2007年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每亩效益高达1万多元,全村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000多万元。今年2月,投资610万元的万亩五味子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新台子村。
沈北新区通过与辽宁省种牛繁育中心、沈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合作,引进了奶牛胚胎移植、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牛技术,并将这项技术传授给奶牛养殖户,使产奶量成倍提高。目前,沈北新区已拥有奶牛养殖户400多户,仅道义地区奶牛存栏就达1万多头,成为蒙牛、辉山等乳业公司的奶源基地。
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尝到甜头的农民,今年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沈北新区区乡两级政府因势利导,将特色农业的面积不断扩大,2008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再增加1500元。
相关新闻
- 河北提前下达特色农业保险奖补金7446万元 2020-01-22
- 绿满山坡收入增 辉南县辉南镇清收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2020-01-20
- 鱼塘“种”蔬菜“小众”闯市场 2019-11-20
- 沃野生金——来自抚松县“一谷一城”建设的报道 2019-09-09
- 姚安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示范 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百菜庄园”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