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市新农村建设:棋出“三招”活全盘
临近年底,走马平度,日新月异的乡村新景满目皆是。以“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家、培育新农民”为主抓手,平度市棋出“三招”,走活了新农村建设整盘棋,让农民切身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高端特色农业“聚财有招”
在该市崔家集镇坊头村李大娘家的蔬菜大棚里,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全新景象:整个大棚分成生活区、养殖区和种植区三部分,生活区干净整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养殖区内的母猪和小崽猪正在欢快地“用餐”,种植区内小西红柿长势喜人,硕果压枝。这种集养殖、种植、太阳能(光照)和生物能(沼气)利用“四位一体”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大棚让笔者长了见识。李大娘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说:“现在大棚种植、沼气做饭、畜禽养殖,两个大棚一年收入6万元,大伙儿都管俺家大棚叫‘聚宝盆’呢。”
近年来,平度市发挥独有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高品质、高安全、高科技、高产值的高端农产品,用“高端特色农业” 支撑起了现代农业。该市先后规划建设了南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园,旧店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大泽山、店子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大田、旧店“淳金”花生油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6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01.5万亩。按照发展“安全”农业理念,该市还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了35项农产品具体的技术操作规程,构建起“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机制。目前该市已有52个高端特色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并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年产量达80多万吨,产值逾37亿元。
与此同时,该市还把工业化的理念贯穿于高端特色农业其中,先后引进了以三统万福、裕龙、六和等670余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字号企业,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48%以上,带动起20余万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农村环境整治“变脸有术”
走进明村镇大黄埠村,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伸向村内,绿树浓阴,街巷整洁,以往的“三堆”不见了踪影。这是平度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近两年来,平度市把整治村居环境、改善民生作为突破口,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扶持政策,动员各镇(街道)和村庄,因村制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投入。一方面强化村庄规划建设,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没新村”的现象;另一方面全面整治村容村貌,突出抓了“四通”,即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电话;“五化”,即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街道亮化;“三清”,即清理“三大堆”、清理残墙断院、清理空闲宅基; “两改”,即改厕、改圈。同时,该市积极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要求市直部门与有关镇(街道)村庄结对帮扶,今年以来,该市有关部门已帮扶280余个村庄安装路灯3000多盏,绿化美化面积3.7万平方米,制作各类文明公益宣传栏(牌)2200多块。目前,该市涌现出3个全国文明村镇、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80%以上的村建成了“文明一条街”。路要平,水要清,灯要明,村要净,景要美,民要富。平度的农村,正在这样的实施和变化之中。
新农民培养“育人有方”
夜幕降临,同和街道侯家站村党员电教室里灯火通明,村民们正坐在电脑旁,通过远程教育网饶有兴趣地收看家庭防火、防盗技术讲座。这是该市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度市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依托职工培训学校、成人中专和农民夜校以及遍布乡村的农业协会,启动了“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并实行按需办班,农民自选课程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各类科技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目前,该市约30余万农民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近300余个村创建成为科普示范村、文化特色村、绿色生态村、民主法制村。与此同时,该市把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形成了传统京剧、跑龙、舞狮,花鼓秧歌等民间文艺宣传队600余支,文艺骨干达6200余人。每逢重大节庆日,这些宣传队自发地活跃在村庄社区、厂矿企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使群众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青岛日报)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