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综合信息

望奎县恭六乡信七村打造“三画”新农村

日期: 2007-11-21 08:45 作者: 张立侠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望奎县恭六乡信七村有5个自然屯,共600多户3000余口人,而耕地却只有14000多亩。无论从地理、资源等任何方面来看,它不比其他村有优势。然而近几年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信七村变了,变得让长久不回家的村民陌生,变得让周边村民羡慕。现在的信七村,有人形容是“三画”新村。一栋栋大砖房是油画——绚丽夺目,村容村貌是水彩画——怡红快绿,村庄道路是工笔画——细致整洁。

  信七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信七村的砖房达到了80%,这些大砖房不但高大宽敞,装修也很考究。任何一栋砖房外墙都不会是完全的白壁,有的使用喷砂,有的贴上瓷砖。信七村对住房门窗也很讲究,装的都是铝塑门,而且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方形,更多的是更加美术的方形和弧形的结合。信七村对住房需求已经到了追求舒适和美共存的阶段。

  富裕的村民不仅关注自家的美,对整个村庄的美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以来,信七村投资6万多元对14条村路进行硬化、绿化,使14条长达9公里的村路条条都成了沙石路,实现了信七村民出门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晴天不擦鞋,雨天不换鞋”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民建设家园的激情空前的高涨起来。

  亦工亦农

  这个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努力促进贫富融合,引导富人帮穷人,消融贫富矛盾。发挥富人、能人作用。尽量缩小农村贫富差距,让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富民是关键!”恭六乡党委书记说,“信七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农民富了,建设、建好新农村才有最根本的保障。”对于许多村庄来说,村民富裕的同时也意味着“空心村”的开始。但5年来,富裕的信七村人没有一户搬出去,反而因为村庄的建设使村子更具有凝聚力,信七村变成实实在在的“实心村”。

  仅仅五年时间不到,为什么信七村的富裕程度仿佛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呢?一言以蔽之,每年在农闲的时候,村里都有将近600多人在山东、大连、北京等地打工,每年都能揣回100余万元。

  现在许多村民在这些致富典型的带动下纷纷“洗脚上田”,或到大城市务工或自己做起生意,在更广的空间里游刃有余。而村里也出了几个养猪专业户,靠着辛勤劳动他们都盖起了丝毫不比务工村民差的大砖房。

  乡风文明

  富裕改变了整个村的精神风貌,也给村民带来了乡风文明、家庭和睦。

  “手提二两酒,四邻到处走。”这是笔者在采访几名村民时,他们给笔者介绍以前村里人的精神状态。过去有的村民整天拎个酒瓶,今天吃你家,明天吃我家,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赌博风气也在村里风行,村里男的女的都喜欢打麻将、打扑克。“有的女的两天两夜没下牌场,大的输赢能有两三百元。”。除了听见村里新农村修白色路面配料机器的轰鸣声,小村显得十分安静。赌博风气消除了,文明的娱乐风行起来。农民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农村文化渐趋活跃。这个村基本上户户都开通了有线电视,更加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信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农村和谐的人文环境也随之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也正在使信七村悄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