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河东区建设新农村先塑新环境
金秋十月,山东临沂河东区农村风清气爽,一片生态文明、繁荣和谐的崭新景象。近日,笔者就河东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问题,采访河东区委书记刘占仁(以下简称刘)。
笔者:您好,刘书记。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请问刘书记,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如何理解的呢?
刘: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文明之花,是一项民心工程、和谐工程,能够有效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也是临沂市委、区委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意义重大。为此,我们把这项工作当作全区的头等大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抓在手上。
笔者:今年9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会在河东区召开,河东区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成为全市的样板,请问河东区有什么经验或者诀窍吗?
刘:今年9月份,我们迎来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会议的胜利召开,并在河东设立会议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临沂市委、市政府对河东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近年来,我们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努力形成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此,我们启动了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程,着力打牢农村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这一基础”;抓好文明单位联村共建、社会力量联村共建“两个共建”;做到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与打造“半壁江山”、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三个结合”;确保指导、责任、督查、考核“四个到位”;达到了村庄建设出现新气象、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村民素质有了新提高、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五个新”。使争创文明生态村镇的热潮在全区10个镇、街道办342个村庄涌动,“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好家园”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笔者:那么,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河东区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主抓了哪几个方面?
刘:首先,我们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形成了创建的新格局。临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河东打造成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我们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河东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干部群众对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今年我们适当调高了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标准和目标,即到2007年底,全区有50%的村达到“五无”标准,20%的村达到“五无、五化、五有”标准,建成50个区级文明生态村。区委、区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纳入全区22个重点项目之一,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研究制定了全区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和文明生态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
其次,我们突出特色,进一步明确了创建思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辐射带动、打造精品”的原则,确定了“连线成片,规模建设,宜圈则圈,宜片则片,宜线则线,各有侧重”的创建思路,提出了“区有榜样,乡有典型,各工作区都有示范村”的口号。在城区九曲街道,建设文明生态圈;在其他乡镇街道,以整体推进为重点,分别建成3—5个文明生态特色片;在国、省干道或旅游沿线的村,以连点成线为重点,打造文明生态示范线路,从而构成了圈、片、线环环相扣的创建新格局。同时,区分不同条件,我们把全区村庄划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经济条件好的村,以凤凰岭街道田黑墩村为样板,建设老年公寓、居民住宅楼群、文化广场;第二种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较好的村,以刘店子乡刘店子村为样板,在平时保洁、文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第三种是基础相对较差的村,要保证年底达到“五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禽畜乱跑)标准。区里对三种类型的村均列出清单,记入档案,掌握动态。
笔者:请问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具体工作中,河东区选取的切入点是什么?
刘:新农村,新发展,要有新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新农村建设惠泽于民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农村面貌要改观,关键在改善人居环境。为此,我区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具体工作中,首先选准的切入点就是治理“脏乱差”。我们要求所有村庄实现“五化五通二改一有”标准,即村庄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改厕、改灶,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等。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一方面全区各级各部门以改善农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切入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连续开展了电话、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旧村改造、土地整理复垦和沼气建设等工程,农村群众生活更加宽裕,思想更加开放,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先后两次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月”活动,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创建。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2.1亿元,硬化村内和入村道路550公里,新修、维修排水沟15万米,安装路灯1800余盏,植树近6万棵,新增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起了数字电视平台,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全区有120个村庄达到了“五无”标准要求,200个村庄有2-3条主街实现了“五无”, 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创建活动带来的新生活、新变化、新成果。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搞好文明单位联村共建,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先后安排各级文明单位与120个村搞好联村共建。各文明单位帮助联建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共建方案,并充分利用自身业务实际和工作条件,积极主动地为村庄办实事、办好事。三年来,各文明单位累计为村庄投入资金210余万元,出动人力1200余人次,搞联谊活动30余次,为村庄制作宣传板3500多块,为农村小康书屋捐赠图书23700余册。有41个文明单位因联村共建工作好,被推荐为上一级文明单位。同时,我们还组织社会力量与村庄搞好共建,形成合力。仅去年以来,全区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已达840余万元。
三是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注重与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相结合,做到互相推进,始终保持创建活力。一是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相结合。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和旧村拆迁改造工作中,我们对照创城指标,对九曲街道的44个村居进行了高档次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目前,已拆迁住宅2500余套、企业及个体工商户90家,拆迁面积60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464亩,水景明珠、豪森华府、新东方花园、乐泰花园等新型社区将陆续建成。二是与全区大讨论活动相结合。在今年开展的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求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上做到迅速、高效。各乡镇街道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所有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在全区“立说立行,马上就办”调度会议上,参观了相公、八湖的14个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三是与为农村办实事相结合。结合区委要求今年区直各单位要为农村办三件实事的精神,各单位充分发挥单位职能和业务优势,现已完成建沼气池2810个,提供体育器材1200余件,建设四处高标准小康书屋等实事。 (新华网山东频道)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