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一页——杭锦后旗新农村建设综述
八月,内蒙古杭锦后旗大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番茄车在龙头企业屯河公司的门前形成一条红色长龙,青椒源源不断地运进鸣兴食品有限公司,全旗141座奶站每天有280吨鲜奶进入伊利公司;陕坝镇康尔徕园区的蔬菜贴着绿色无公害商标,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二道桥镇高科技示范园区内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使园区成果丰硕;头道桥民建三社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太平有限责任公司后,正在喜迁新居……
这些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杭锦后旗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一页。
打造现代农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杭锦后旗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挖掘农业生产潜力,释放土地能量,从深层次上开辟农民致富的渠道。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和节水改造项目,在全旗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五配套,25万亩平地缩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维修各类骨干建筑物工程120座,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农民关注的水利病险工程90处,同时,全面完成渠道清淤工程。
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使杭锦后旗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更趋于合理,支撑农民致富的特色经济竞相发展:奶牛、肉羊、肉鸭及番茄、脱水菜、制种等经济作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以粮为主的种植结构。经营模式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产业链条在农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中不断扣紧、拉长,延伸。
2006年,陕坝镇投资560万元,在中南渠村建起一个集旅游、餐饮、生态为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渠,园区采用“三元梯次”模式,打造“四季青”蔬菜格局,为经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态农业扛起了一面大旗。园区内渠、沟、路、林、田、机电井全部配套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流入园区,今年,从台湾、山东等地引进4大类、18个种养新品种,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大关,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杭锦后旗先后建设了6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8个乡镇、107个行政村的20万农民。开发片内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格局,渠、沟、路、林、田、机电井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夯实了农业的基础,挖掘了土地生产潜力,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230万公斤、油料1055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80万元以上,农民称赞农业综合开发是“德政工程”、“富民工程”。
城乡统筹发展
杭锦后旗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跳出“三农”抓“三农”,全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向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突出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农牧业产业化的道路。他们引企业、壮龙头、建基地、强服务,先后引进中粮集团、新疆屯河、重庆昊元等知名企业,在企业的强有力的带动下, 杭锦后旗129万亩耕地成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实现了养有加、种有收、种养良性循环的格局。 农业上出现了“三个80%”的奇迹:即80%以上的农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农民80%以上的收入来自农牧产业化,全旗80%以上的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工农互动、产销衔接、城乡统筹的经济一体化循环发展新格局,龙型经济正在这片沃野平畴上崛起,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与有效聚集,使杭锦后旗地少人多的劣势转化为厂多城大岗位多的优势,22万农民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十大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四大工业板块的合理布局,河套洒业集团的二次创业,“2555”农业结构模式的推进,崛起一个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名优特绿色产品做支撑的现代化工业大旗。3万多农民走出家门去城里淘金,100多个合作经济组织活跃在四里八乡,连接着农民与市场的大通道。
新农村新画卷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杭锦后旗承接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后劲,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和谐共进。
全民动员实施了环城、环路、环镇、环村“四环绿化”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4700万元,绿化总长度达406.6公里,绿化集镇8个,村屯绿化198个,植树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5%上升至21%;在全旗重点实施了“十百千”工程:8个乡镇建起10个新农村中心示范村,100个“三化”示范社,1000个“三清三治”村;以“五改、五建、三通、三化”工程为抓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能源建设走入千家万户,8000多户农民过上了“做饭不用柴,照明不用电,绿肥还了田”的日子;头道桥镇民建三社首次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57户农民喜迁新居;二道桥镇永乐新村一条街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整洁有序、生产生活条件改观的现代新村庄;沙海镇的“村村通、社社畅、户户连”的畅路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双庙镇文明竞赛活动进一步和谐了邻里关系、婆媳关系,整顿了村风村貌;陕坝镇中南渠村依托康尔徕园区,叩开了生态家园的大门;三道桥和平村集农民文化活动与产业优势为一体,成为农民心中的“小城市”;蛮会镇红星中心示范村杨柳依依、红瓦白墙,整洁的村庄为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蓄势待发;团结镇立新新农村中心示范村,围绕集镇建设,拓镇、延村,繁荣了农村经济和文化。
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杭锦后旗始终本着以和谐为基础,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多渠道、宽领域投资农村,为广大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投资了近1.4亿元,撤并农村中小学71所,整合了城乡教育资源,逐步拉平了城乡教育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了大病医疗救助体系;解决了11万人、40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电话率达6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农民关注的水利病险工程90处;新建和改造15所敬老院,让农村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06年严冬时节,杭锦后旗实施的“十个一”工程温暖着22万百姓的心田。旗四大班子领导,116个单位,8个镇近4000多名干部走进全旗108个村,帮助老百姓动脑子,想点子,找路子,增票子,从基础环节入手,主动给农民规划道路、建桥、接自来水、上有线电视、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沼气池,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到目前,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近60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22万人。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