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播绿促发展 兴林富新村
春节刚过,大兴区采育镇就涌来了一大批汽车配件生产商洽谈投资业务。采育镇林业站站长屈永臣告诉笔者,近年来,采育镇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万米绿地、街心公园、绿色通道、特色园林街……随着经济的发展,京南绿色明珠采育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引得各方投资商纷至沓来。这一切,与林业站的努力密不可分。
葡萄之乡葡萄香提起大兴的采育镇,就不得不提采育的葡萄。采育人种葡萄历史悠久。可是真正让果农尝到葡萄的“甜头”却是近几年的事。
果农张德海告诉笔者,他家有5亩葡萄园,2002年的时候,推小车四处卖葡萄,8毛钱一斤没人问。如今,在镇林业站的组织下,他们办起了观光采摘园,足不出户就能卖到5元一斤。
采育镇有葡萄2万多亩,种植户4500户。前几年,由于葡萄品种老化,果农管理观念落后,生产设施缺乏,生产的葡萄市场竞争力较差,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
为带动广大农民致富,镇林业站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请来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授课、指导,制定出一套适宜本地果品发展的战略。全镇大力开展有机果品生产,积极宣传、打造品牌,连续举办了葡萄文化节和葡萄擂台赛,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确立了当地的葡萄产业优势。
镇林业站办起了葡萄科研示范基地,尝试开发新优品种,成功后在果农中推广,大大减轻了农民新品种开发的成本和风险。2006年,镇林业站500亩葡萄示范基地顺利通过了陆桥检验中心的检测,取得了有机果品转换证书,园内有70多个葡萄品种,大面积推广20多个,同时为推广其他新品种做好了准备。林业站每年定期组织果农进行培训,传授新的栽培理念及经验。林业站作为本镇葡萄产业的龙头,集科研、示范为一体,利用科技含量高,市场预测早等方面来带动葡萄种植户提高生产水平。
镇林业站通过科技培训、优化葡萄种植技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使全镇葡萄平均亩产值由2000年初的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元,一大批农民通过葡萄种植走上致富路。
香椿之村正逢春在昌平区流村镇的深山里,有个北照台村。适逢开春季节,这里满眼都是香椿,甚至连百姓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鲜嫩的香椿。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香椿村。
北照台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干旱缺水,村中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由于多年来与外界交往不便,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村民终年忙碌依然甩不掉贫穷的帽子,一度成为全镇经济收入最低村。
2005年初,流村镇林业站副站长贺长来到北照台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多来,贺长来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修路、引水,绿化村庄改善环境,开发民俗旅游,使农民逐渐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农民张贵水说:“以前村里穷,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如今咱家里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回头打算开个小饭馆自己当老板啦!”
良好的环境需要人来维护。当地林业站安排了一些村民在村中负责绿化卫生,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同时,林业站还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去年,他们指导农民选种了优良薄皮核桃1.1万多棵,嫁接了可干鲜两吃的尜枣一万多棵。他们还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等零散地块儿栽种香椿树,老人妇女都能管理。每到春天,新鲜的香椿非常受市民的喜爱。城里来的观光采摘者络绎不绝,当地农民更是从中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合理开发山地资源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这些年的封山育林,山上的山杏、山核桃等经济林资源和各种药用植物遍地都是,通过适度开发、采摘,现在当地农民每年从山上采摘的经济果实和药材价值超过20万元,纯收入10万元。
据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施海介绍,北京的乡镇林业站于1988年建站,作为林业工作的基础,多年来,乡镇林业站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京要实现“生态城市”与“绿色奥运”的目标,仍有大量工作需要乡镇林业站承担。市林业工作总站作为基层林业站的行业管理部门,将继续引导基层林业站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大力推广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技术能手,发展致富产业;围绕“村容整洁”,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兴绿富民。(摘自:京郊日报)
相关新闻
- “牛角葡萄”带富一方百姓 2021-09-24
- “阳光玫瑰”让农户尝甜头 2021-09-23
- 临泽 特色产业廊道谱写发展新篇章 2021-09-17
- 深耕葡萄领域33年 把科研和教学“做到田间” 2021-09-13
- 葡萄种植带来美香生活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