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横县生态文明村建设新风扑面
围绕生态文明村建设,搞生态旅游开发,使旅游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兴建沼气池,利用沼气渣种植蘑菇,走出一条节本增效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岁末年初,来到横县采访,处处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新风。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横县根据不同的村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规划和定位,不仅打造了一批文明、富裕、自然和谐的新农村,也使得生态文明村建设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
因地制宜 打造生态旅游区
横县根据各村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合理规划,重点打造乡镇所在地和交通沿线村屯,建成了多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旅游村。
该县校椅镇石井村委木祥村,依山傍水,溪流绕村而过,小溪两岸竹林掩映,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横县把木祥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亮点来打造,投入资金进行村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改厨、建设沼气池,进行环境绿化美化。2004年底,木祥村经过酝酿,决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该村请来专家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村民以入股的形式筹集了10多万元资金。村党支部还与群众代表一起外出考察,借鉴外地农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他们在竹林、小溪旁增设烧烤场、石桌、石凳,建休闲凉亭、气排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活动室,建设集运动、小吃、娱乐于一体的木祥生态园。2005年3月,木祥生态园开张营业,当年创下旅游收入20多万元。2006年,该生态园实现旅游收入16.24万元,每户村民分红800元。目前,村民又通过集资,准备进行木祥村旅游二期开发。
该县校椅镇龙省村委龙省村发挥其青山绿水环抱,村内外竹木成林、古树参天、溪潭清澈、鸟语花香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邀请规划设计院对全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共筹集资金15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兴建灯光球场,硬化村主干道,兴建游泳池和凉亭,建村文化广场,完成村道绿化美化……龙省村的目标是打造成为“生态文明旅游村”。
该县校椅镇六凤村委岭脚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麻恩、麻义兄弟俩看好岭脚村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把多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赚到的60万元钱,投资建起了壮观的村门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并引回资金数百万元在岭脚村创办了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把村民带上了一条新的增收之路。
节本增效 发展生态经济
“炊烟起处家园绿,田野奏响欢乐歌。”横县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广泛推广“养殖—沼气池—种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该县校椅镇东圩村委平山村,为了冬种蘑菇,村民每年都要跑到贵港、宾阳等邻近的村屯去购买猪粪、牛粪,而购买一手扶拖拉机猪粪、牛粪需要花费160至200元,有时甚至还买不到,制约了全村蘑菇规模种植。2005年,该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家家户户都建了沼气池,利用沼气渣种蘑菇,生产原料得到了解决,现在该村85户村民家家种有6至7个大棚的蘑菇。10多户村民还嫌一座沼气池积攒粪便不够用,又建成了第二座、第三座沼气池。
“以前我们烧木柴、稻草和玉米秆,厨房又黑又脏,既不环保也不卫生。如今大家用上了沼气,既节能又环保,厨房、厕所都很干净卫生。”村民黄福令告诉记者,每户农家一年需耗柴2.5吨,折合成液化气需要12瓶,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省800至900元。而每年种田购买化肥需花费1300元,沼气池产生的高效有机肥,可以节约购买化肥开支600元。另外,有了沼气池,平时蚕粪、牛粪等就不会被随意扔在路边了,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有利于村民身体健康。
据统计,横县农民采用“养殖—沼气池—种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农户在保持原有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平均每年能为每人增收节支1500元以上。
发动群众 建设生态环境
新的一年,横县将继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和沼气池建设,加快改变农村脏、乱、差落后面貌,帮助农民摒弃陋习,走向文明。
该县将以校椅镇龙省村为主,建设生态文明旅游村,与已建成的笔木脚村、石井新村、木祥、岭脚等村连成一线,构成横县农村生态旅游景区;以那阳镇下黄新村、下黄老村为主,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村,与已建成的南阳上村、下村等村连成一线,构成生态文明村家园示范区。以点带面,以线织网,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形成片区规模,直至2010年实现全县40%的农户建有沼气池,全县建成100个生态文明村。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该县把生态文明村和沼气池建设作为“生态横县”启动工程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克服“等、靠、要”思想,抓住农闲季节,发动群众开展“一室一场三改五化”(文化室,运动场,改水、改厕、改厨,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目前,横县处处涌现出政府积极启动、部门参与互动、农民自觉行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动人场景。该县已有70%以上的农户建了新楼房,建有沼气池56558座,各乡镇建设生态文明村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发动群众硬化道路,改厨、改厕、改水,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文素质随之提高。
出处:南宁日报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