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禹会区以特色引路建设新农村
东周村“农业生产示范村”建设、九龙“工业强村”建设、石巷“生态村”建设、老贯徐“文明创建村”建设、花郢“民主管理示范村”建设,蚌埠市禹会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禹会区从“特”字入手,着力培育亮点,抓出特色。
蚌埠市禹会区因地制宜,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景区开发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不同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在种植上,做大做强东周西葫芦产业。近几年,西葫芦种植基地建设综合投入50万元,目前该基地面积已扩大到 2800亩,年平均亩产值3500元,实现产销一体化,除供本市菜篮子工程外,还销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此外,沿天河周边花郢等8个村,年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的优质粳米,以及西朱、九塘等村种植面积在1500亩左右,产销两旺的茭白、莲藕为主体的水生蔬菜,今年都将继续大力对其推进种植产业化经营。在养殖业上,重点发展九龙等村的生猪养殖、沿天河周边水禽养殖,做大做强天河名、特、优水产品开发。以景区为龙头,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通过“天河—黑虎山景区”项目的开发,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带动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拓展农民收入渠道。
引导农民创业,发展特色经济。该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农村经纪人实行“低门槛准入”政策,着重培育乡村特色经济。大力扶持石巷、冯嘴等村的私营运输业发展;鼓励禹会等村做大小楼板工业;推动天河周边稻米加工业;规范仁和、秦集等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按照园区发展重点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乡镇发展创办原料基地和配料企业。逐步建设中小企业信息网,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2006年,禹会区将重点对有文化底蕴的村进行文化艺术锤炼,结合天河风景区建设,积极配合花鼓乡韵工程建设。加强冯嘴村花鼓灯原生态艺术基地建设,弘扬以花鼓灯为底蕴的淮河大禹文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其他文体活动。利用自身特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相关新闻
- 重庆江北:整治与引导并重 打造江北有颜有值新农村 2020-11-16
- 太和村:家家有美景 处处有乡愁 2019-12-04
- 五道江镇全力打造“三型”新农村 2019-12-03
- 省级贫困村变身宜居新农村 2019-01-16
- 孙佃珍 社会主义新农村 陕西安塞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