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 > 书面交流

南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日期: 2014-04-28 13:54 作者: 南宁市农业局 来源:南宁市农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201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南府发〔2010〕52号),坚持以发展规模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积极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市场供应丰富,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现将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3年菜篮子产品生产完成情况

  1、全市完成蔬菜产量387.37万吨,同比增长3.05%;水果产量275万吨,同比增长6.1%。

  2、全市肉类总产量65.56万吨,同比增长1.62%。

  3、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04万吨,同比增长6%。

  4、全市禽蛋产量3.12万吨,同比增长5.87%;奶类产量5.7万吨,同比增长4.2%。

  5、全市生猪进点屠宰量244.36万头,冻猪肉储备265.67吨。

  6、全市监测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155.27万批次,合格率为99.78%;监测养殖业动物产品药物残留39948份,合格率99.8%。全市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应免重大动物疫病动物免疫密度为100%,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年无农产品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做好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2011年10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南宁市 “菜篮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南府发〔2011〕75号),明确了我市菜篮子产业发展目标,我市菜篮子产品发展至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要达到75万吨、禽蛋产量2.9万吨、鲜奶6万吨、水产24.5万吨;蔬菜380万吨,建设100万亩南方特色水果生产基地,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基本实现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季节供应均衡、流通体系改善、产品质量提高。

  ()整合资源,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扶持力度

  2010年以来,市政府共安排2.3亿多元用于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排1.5亿多元用于菜篮子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安排2000万元用于肉类储备;安排2230万元用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集贸市场经营区改造项目;安排3000万元用于肉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安排企业冷链技术改造,社区连锁专卖店、奶点、奶站拓展,增加渔政、渔船安全设施等其他项目建设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供应水平

  1、出台办法,建设资金有保障。2011年11月9日南宁市人民政府会议确定:我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由原来的1万元/亩提高到5万元/亩,同时出台了《南宁市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南府发〔2011〕75号)。每年收取使用菜地、鱼塘单位(项目)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全部用于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不足部分市财政再从预算内资金列支,为我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果蔬生产基地。2010年以来,市政府投资1亿元资金扶持全市21个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3个果蔬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地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大大促进了我市蔬菜、水果产业的发展,其中武鸣县建成城厢镇绿瀚标准化生产基地1150亩,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建成博元常年蔬菜基地1200亩,隆安县建成那桐镇金穗蔬菜基地1000亩,横县朝南蘑菇工厂实现周年生产,隆安县金穗香蕉园、邕宁区振企火龙果基地通过了国家水果标准园验收。

  3、建设标准化健康动物养殖场。我市2010年以来连续获得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中央投入资金6575万元扶持我市218家规模养猪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完成建设238个养殖基地。我市有27个畜禽规模场被列入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我市柯新源、永新、桂宁种猪场3家入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在良种化培育方面,我市已有良凤花鸡、金陵黄鸡、金陵麻鸡等3个配套系已通过国家审定,获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

  4、实施科技兴菜战略。近年来,全市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项目33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14个、新技术82项,目前全市农业优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3%,农业新技术覆盖率90.8%。其中“优质肉鸡新品种‘金陵麻鸡’选育繁育及示范推广”获2011年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广西南宁百洋饲料集团等单位完成的“出口型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获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做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用地服务。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管理政策,积极指导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用地,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发展畜禽养殖业,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认真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合法办理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农垦东湖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沙井活禽批发市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的大型粮食交易市场、百花岭农贸市场用地有关手续,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

  ()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流通

  1、建设和改造一批农贸批发和零售市场。一是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和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完成;二是完成农贸市场建设改造88家;三是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建成配送中心8个、农家店已达1361个;四是横县利亮产地集配中心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商务部“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五是玉洞冷库、海吉星冷库、五丰行冷库、金桥冷库相继投入使用。以上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提升我市市场规模和档次,增强了我市菜篮子产品流通服务能力。

  2、抓好服务促流通。一是加快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以新农村商网为依托,做好菜篮子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引导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业协会、涉农企业加入新农村商网南宁子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同时在南宁农业信息网设立了网络销售平台,公布我市大宗菜篮子产品生产信息,促进产品销售。二是开展产销对接。通过举办农产品交易会、产销对接或产品推介会、“农超对接”、果蔬擂台赛、美食节、引导龙头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建设小型连锁品牌肉菜店、设立直销点、定点限价销售、组织企业、学校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解决菜篮子产品卖难及菜贵问题,确保农民增收及市民消费;三是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本市所辖收费公路、渡口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免收车辆通行费,对核定装载量达80%及超限超载不超过5%的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四是规范收费行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市物价、商务、财政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我市集贸市场设施租赁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我市集贸市场设施租赁费,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免收市场设施租赁费,限时降低进入超市的植物检疫费、动物检疫费、卫生检验检疫费等,对蔬菜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用电价格实行优惠,大型农贸市场及蔬菜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

  3、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一是制定蔬菜应急预案。2011年我市出台了《南宁市蔬菜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南宁市蔬菜应急采购调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低收入群体应急救助预案》、《南宁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实施方案》,提高政府部门应对菜篮子产品流通突发事件的调控能力;二是建立市、县两级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对全市40家生活必需品重点企业和15家生活必需品重点企业和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企业开展监测,重点监测面粉、大米、食用油、肉类、蔬菜、方便面、饮用水等重要商品的库存、销售和价格等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三是落实猪肉储备制度。为确保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猪肉市场供应,我市从2007年起建立了猪肉储备制度,自2010年至今,每年都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000吨猪肉储备任务;四是加强价格调控、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工作。成立南宁市市场价格调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南宁市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应对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工作预案》、《应对蔬菜价格异常波动应急调控方案》,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各项措施,对我市大米、猪肉、食用油、蔬菜等农产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限时限价限量定点销售,对因限价给经营者带来的损失政府给予补贴。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粮、油、肉、菜产品经营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相互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稳定物价,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以扶持平价商店建设为切入点,抓好保供稳物价惠民工作。从2012年12月21日开始,我市利用价格调节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市场运作”的模式,在中低收入群体聚居、农贸市场配置不齐全、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依托“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人人乐”4家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以及“广西一周厨品餐饮有限公司”菜篮子产供销龙头企业,承办建设26家固定平价专营区和20辆菜篮子工程平价直销车,初步形成了畅通产销渠道、降低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平价网络体系,为我市建立重要商品和生活必需品应急调控机制,平衡产销和供需,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平价商品主要以粮、油、肉、蛋、菜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为主,使用统一的平价商品价格牌,实行明码标价。目前我市各平价点全年以低于市场15%的价格销售15种平价蔬菜,在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例如去年春节、今年年前及春节后的强降温时段)还推出了“一元菜”、平价肉蛋等,达到既减少价格异常波动,又能保持我市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强化监管,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

  1、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环境监管,推进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环保部门加强对菜篮子生产环境监管,防止产生新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辐射污染,在有特异性现象出现时,及时组织应急监测。同时结合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市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南宁市“十二五”养殖业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和《南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方案》,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分工等措施,到目前已安排畜禽养殖业减排项目284项,通过国家污染减排量认定126家;全市有255家规模化养殖场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干清粪,建设了废物贮存设施以及匹配的农业综合利用土地。其中广西柯莉莱原种猪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奶牛场等7家大型养殖场建设了厌氧+好氧污水处理设施。广西立翔畜牧有限公司实施林下养殖模式,建设了大型厌氧反应器处理养殖污水。同时,市财政投入500万元生态引导资金用于发展生态产业(奶牛、生猪、鸡养殖、有机稻、茶种植、有机肥生产等),有力地支持了南宁市“菜蓝子”工程建设。

  2、加快三品认证步伐。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果蔬基地97.58万亩,认证无公害果蔬产品32个、绿色农产品5个,国家农业部标准果园2个,国家标准委水果标准化示范区2个; 27个畜禽规模场被列入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

  3、建立健全菜篮子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建设完善监管网络。市级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县区、乡镇成立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及动物防疫机构,市区主要农贸批零市场(大型超市)设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乡村配备了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二是严格执法检查,打击违法行为。开展农资打假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治理行动,2013年,全市整顿市场806个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5193个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3起,结案68起;开展生猪屠宰执法,对生猪私宰窝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打击;三是加强检测检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市生产基地、农贸批零市场(超市)上市的蔬菜、水果产品进行了农药残留监测,共抽查155.27万批次,合格率达99.78%;共检查动物养殖生产企业2574家(户);整治重点区域25(个);检查活畜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48个(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463家,检查生鲜乳收购站16个,生鲜乳运输车16辆, 检查各种样品总数达39948份(包括养殖、屠宰企业自检数),合格率99.8%。生猪定点屠宰销售检疫率100%,产地检疫生猪226.49万头,检出并无害化处理病猪348头,全市124个定点屠宰场(点),共屠宰检疫生猪188.75万头,检出并无害化处理病猪1038头;检疫牛羊6.07万头。2013年全市无农产品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菜篮子生产缺乏知名龙头企业,品牌少,市场竞争力能力低。散户型的菜篮子生产建设方式,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低,“买难”、“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2、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覆盖全市域的农贸(集贸)市场布局建设规划,菜篮子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网点较少,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批发、物流、仓储、配送功能。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县区、乡镇没有农业行政执法、监测人员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专职人员少,监管设备简陋,监管链条长,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4、受生猪价格偏低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影响,生猪、家禽行业收益下降,亏损严重,特别是家禽业养殖信心受到重大打击,家禽和生猪产量增幅不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明确责任,通力协作

  强化部门及县(区)政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工作部署,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

  ()加快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

  1、加强生产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全市各项生产目标,肉类产量达到6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4.2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25万吨,牛奶产量达到6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90万吨,水果产量达到170万吨。

  2、新建和改造一批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地生产条件,促进蔬菜生产,确保城市蔬菜均衡供应。

  3、抓好生猪、家禽、奶(肉)牛标准化小区建设和改造,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4、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大对池塘、山塘等低产水域的改造力度,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标准化罗非鱼养殖基地的建设规模,把南宁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

  5、加大菜篮子产品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繁育、示范项目,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项目,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提高我市良种良法的覆盖率,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菜篮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统筹安排,确保菜篮子工程建设用地。根据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定点屠宰企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建设用地或规划预留建设用地从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2、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编制全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出台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等规章制度;开展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抓好横县利亮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项目建设;突出菜篮子流通设施的公益性,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

  3、进一步完善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畅通。

  4、加强菜篮子产品采后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产品冷藏保鲜建设,提高商品价值,促进市场流通。

  5、加强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在农村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大中型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信息服务站,汇集当地各项农产品生产供应及价格信息,建立农副产品生产、上市、供求信息数据库,及时发布农产品的供应、需求、价格变化信息,促进农产品产销稳定发展。

  6、健全菜篮子产品风险应对机制,加强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控工作,建立和完善菜篮子产品价格应急机制;完善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

  ()严抓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市民放心消费

  1、进一步强化菜篮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确保生产基地环境条件达到生产需求,防止环境污染影响菜篮子产品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的出现。

  2、加大扶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力度,通过对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单位的扶持,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建立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菜篮子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禽养殖产业,实行人畜分离、退村进区,积极推广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基本实行沼气循环、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推广“两个分离”(干湿、雨污分离)的治理方法,大力宣传“种—养—种”、林下养殖畜禽等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努力打造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节约型、安全型养殖业。

  4、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市、县(区)、乡镇、生产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成立监管机构,增加专职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设备,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体系建设,督促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行业业主建立质检站,开展日常检测。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责任制,提高县(区)疫控能力,改善乡、村防疫工作条件及防疫人员待遇,构筑起全市强有力的动物防控体系,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6、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继续开展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及高毒高残留农药(药物)专项整治行动,把好安全生产源头关;二是加大产地、市场上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力度;三是加强对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品的监测;四是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五是建设南宁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