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保持优良作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弘扬延安精神,保持优良作风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第三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个人学习小结
2015年6月12日
张晔
充实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破冰活动仿佛就在昨天,转眼就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2015年5月14日,48名似乎并不太年轻的年轻干部,从五湖四海齐聚革命圣地,开始了30天的学习生活。
一个月来,我们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要位置,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努力把握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全面理解 “三严三实”的实践品质,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在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在延河岸边感悟奋斗精神,到纪念馆缅怀先辈事迹,向四八烈士敬献崇敬哀思,全面认知党中央十三年的光辉业绩,梳理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的脉络历史,遥想革命圣地当年的蓬勃激情和无穷魅力,思考“靠小米加步枪而得天下”的原因和真谛。面对延安这座巨大的思想宝库,我们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尽可能地汲取养分和动力,领会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人生价值。
我们沿着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家的奋斗足迹,赴照金、下马栏、驻南梁,穿越陕甘边,行程2000里,踏访根据地的山山水水,体验先辈在困难与失败面前的顽强、在诱惑与挫折面前的刚毅,感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真正在精神上补了一次钙,更加牢记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我们紧紧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终极课题,到边区政府旧址探寻“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现象,在张思德塑像旁感悟为人民服务的主张,实地走访梁家河,理性思考“耿飚之问”,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维度,加深理解党的宗旨,更加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共产党人政治标准、党性标准和道德标准的有机统一。
我们深入思考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现实问题,走进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夜宿南泥湾,探访农家院,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领会整风精神内涵,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艰辛,领略领袖们的人格魅力,更加确信要把“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艰苦奋斗”这个传统,作为我们立身立业的根基,永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我们充分利用论坛研讨等有效平台,交流各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前沿动态,研讨共同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阐发个人的所思、所悟、所感,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真正达到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互通有无、凝聚共识的目的。
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正如同学们所说,这次学习经历,既是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一次难得机遇,更是对我们理想信念、党性党风的一次全面洗礼。从此,延安精神更加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更加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回顾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延安干部学院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合理的课程安排,是这次学习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学院坚持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充分依托延安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使我们做到了理论上有提升、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不愧是干部成长道路上的顶级“加油站”,不愧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国家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围绕干部队伍建设发表了系列讲话,作出了重要论述,强调好干部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二十字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三严三实”,今年1月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研讨时又提出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还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我们通过30天的学习,对于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延安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可以说延安精神与我们现在所提的诸多要求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相互贯通性的。“弘扬延安精神,保持优良作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是我们通过学习从心底发出的共鸣!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党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革命战争年代,“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进步青年的心灵呼唤,为什么当年我们民族的优秀分子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要到延安这个山沟沟里来呢?就是因为这里是他们心中理想的灯塔。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直到今天也令我们由衷敬佩。
坚定理想信念,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是精神支柱,是前进方向,是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精神补钙”补什么?我想这几天大家在延安应该找到了答案,就是在了解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经验、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增进对党的感情,从思想上、行动上、情感上,坚定“三个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所强调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二、坚持求真务实,传承实干之风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冲破主观主义的禁锢,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的本质和规律。
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他要求各级干部“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我理解,坚持实事求是,最有效的路径就是“结合”,将中央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科学、全面、具体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务实”,要走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怪圈,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务实之心,讲务实之言,做务实之事,兴务实之风,求务实之绩。靠务实让工作出实效、靠务实让百姓得实惠。
三、增强宗旨意识,践行为民之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我们的“为政之道”,本质上就是为民之道。从“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到“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全国解放,从“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改革开放,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向我们证明,正是因为人民的信赖与拥护,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才能引领社会发展进步潮流。
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期间,十分注意关注群众的利益,帮助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拥有了战胜敌人和各种困难的“铜墙铁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应从当年陕甘宁边区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追思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写下了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有这样几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今天,作为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也是百姓的领导干部,理应“心中有民”,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树为民之情;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的利益;以更加有效的方法,长为民之能。
四、保持艰苦奋斗,坚守清正廉洁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当他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都是布衣草履、粗茶淡饭,断言这种清廉作风会产生一种伟大力量——“东方魔力”。爱国侨领陈嘉庚到延安后,毛泽东用亲手栽种的蔬菜招待他,对比重庆方面在抗战艰难中的奢华,陈嘉庚断言:“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靠艰苦奋斗,我们的领袖在小小的窑洞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战争;我们的党,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探索创立了民主政治的边区政府;我们的军队,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江南”。延安时期的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我们党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物质条件好了,能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清廉节俭的作风,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考验。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信念,一种不懈奋斗的品格,一种健康生活的态度,一种志存高远的抱负,是成就伟业必不可少的精神。
一个月荡涤灵魂、坚定信仰的学习结束了,我将把延安永远视为我灵魂的归宿点,我今后人生的出发点!
不舍陕西,因她是根,
不舍延安,因她是魂,
更不舍延院,因她让我懂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不舍宝塔山,
不舍延河水,
更不舍五湖四海朝拜而来的同学情!
让我们携手为圆中国梦而奋斗前行!
相关新闻
- 湖北省恩施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2015-03-25
- 韩长赋看望我部在陕西省延安市挂职锻炼的青年干部 2013-11-19
-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看望慰问临沂挂职青年干部 2013-03-11
-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看望慰问援藏干部 2012-08-14
- 农业部选派10名处级干部赴海南等地挂职锻炼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