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抢农时 抓春管 夺丰收 > 动态新闻

加油站配驾校,农机合作社的“跨界”升级——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走基层采访手记

日期: 2013-04-02 14:55 作者: 来源:CCTV-7农业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导读:由CCTV-7农业频道主办,“北汽威旺”等爱心企业鼎力支持的公益惠农活动“粮安天下,春耕有我—2013春耕行动”继续火热开展,收官站活动将走进中原水城—河南睢县。

  成立“驾校”,不是“转型”是“升级”

  打工大省河南,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在2000万之多,在此情况下,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九连增",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不可替代。从长远看,农机合作社日益成为土地流转的新主力、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的新载体、现代农业经营的新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基地。

  “春耕行动”连续举办了四个年头,为更好解读国家政策、传播先进科技、传递人文关怀,本次活动特组织开展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采访调研,采访小组来到睢县白楼乡“海涛农机合作社”。

  睢县白楼乡王海涛创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由起初的7名成员发展到现在98名成员,是河南省第一批“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提高农机具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具的市场作用,合作社成立了驾驶员培训学校。

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加油站和驾驶员培训学校(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采访小组/图)

  通过对农机具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农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技能,改变了以往的操作误区,也使驾驶员们体会到了如何操作才能使机器的价值利用到最大化。

合作社农业机械库房(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采访小组/图)

  经几年滚动发展,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收割机、拖拉机、小麦免耕机、深松机等各类农业机械化设备近400台,建成规模农业机械库房、机械维修车间等基础配套设施,并配套建成了加油站、驾驶员培训学校,固定资产达1200多万元,年收入900多万元。2012年12月被中共河南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河南省优秀农民合作社”。2013年1月 ,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功能定位也从最初的“服务农业”向“经营农业”悄然转变。在家庭承包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王海涛又成立了“海涛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已拥有规模化经营土地3000多亩,针对不想把土地流转出去的种植户,合作社推出了“土地托管”服务,鼓励大家“带地入社”,每亩地每年交一定的服务费,从种到收,合作社全部托管,目前合作社已托管土地6000亩。

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涛(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采访小组/图)

  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和社员签订种植和销售合同,种子肥料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作物成熟后由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同时,充分利用合作社的优势,广泛实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对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以每亩低于市场价10元的标准进行收割,并承诺只要使用合作社的收割机收的小麦、播种玉米免费。

  通过集约化的经营土地,种植户可以获取比之前更高的利润,合作社也获得额外收益,王海涛算了一笔帐,从单纯提供农机服务转向"经营农业"后,合作社亩产增10%,投资省10%,这一增一减,就是合作社利润的“增量”。

  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2013年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在开展田间作业、大型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及配件销售、油料销售、合办汽车驾校、种子化肥等农资直销六项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大力引导合作社成员开展土地流转、建成苗圃、大蒜、烟叶等经济作物基地。

  据河南省农机局统计,目前河南省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近5千个,稳居全国首位。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约占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总数的一半左右,农机合作社年均作业面积超过5000万亩,参与土地流转面积483.6万亩、土地托管面积832万亩,订单作业面积3061万亩。

  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是大力实行农业机械化耕作,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道路,睢县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农机和农艺综合立体服务结合起来,将农业机械化成果拓展到最大,实现了农业增产,带动了农民增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较高水平的典范之一。(CCTV-7农业频道“春耕行动”走基层采访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