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在云南
近年来,云南省结合该省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如烤烟、甘蔗、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种植集中连片的特点,在生产中总结出一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模式,即在对产地土壤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结合肥料效应试验,提出适 合本地区作物的施肥配方;通过配肥站或农化科技公司,按配方生产作物专用复混肥、掺混肥(BB肥);由技术员指导农民科学用肥,以“测、配、产、供、施”全程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建配肥站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宣威市结合大力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优质商品薯、脱毒良种薯、优质专用玉米及山地商品蔬菜等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该市配肥站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年来,共研究开发各类作物专用肥配方16个,生产测土配方专用肥8323.4吨,推广面积达20多万亩。经127个同田对比试验,马铃薯测土配方专用肥比传统施肥平均亩增鲜薯370.8公斤,增产21.3%,亩增产值129.78元;玉米测土配方专用肥比传统施肥平均亩增玉米88.9公斤,增产19.5%,亩增产值88.9元;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比传统施肥平均亩增稻谷77.7公斤,增产21.7%,亩增产值93.24元;蔬菜测土配方专用肥比其它复混肥平均亩增蔬菜267.7公斤,增产10.4%,亩增产值214.16元。
宣威市土肥站在红壤、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四大土类中建立23个固定的土壤肥力监测点,逐年对土壤肥力进行动态变化监测。在27个乡镇的75个土种中,利用先进的网格法取样,采集基础土样595个进行化验分析,为开发研制测土配方专用肥提供了土壤养分依据。在马铃薯、玉米、水稻、辣椒四大作物上开展专用肥配方、肥效、用量田间正规试验61组,盆栽试验14组;平衡施肥“3414”和“3417”试验9组。结合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加工型马铃薯基地、优质商品薯基地、脱毒良种薯基地、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优质稻基地、山地商品蔬菜基地中,开发研制的测土配方专用肥具有配方科学合理、大中微量元素平衡、针对性强、增产增收效果好等优点,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该市政府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列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逐年下达推广计划,下拨样板经费,制定奖惩措施,进行检查核实,有力地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苹果、马铃薯是昭通市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该市土肥站坚持开展马铃薯和苹果平衡施肥的专用肥配方研究。2001年建成年产5000吨的专用肥示范生产线一条,推广苹果、马铃薯专用肥4000多吨,示范面积近4万亩,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效果。苹果施用专用肥后,表现出叶色好,枝条壮,花芽多且饱满,抗逆性强,果实着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贮藏时间长,产值提高10%~20%;马铃薯专用肥施用后表现出植株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薯块光滑,商品薯率高,产量增17.0%~36.6%,淀粉含量提高0.6%~1.0%。在昭通市土肥站配肥站的示范带动下,2004年云天化股份公司在该市昭阳区投资建设了一条年产10万吨的复混肥厂,为昭通全面开展平衡施肥,实现优质、安全和节本增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联合企业 开展农化系列服务
云南省甘蔗面积440多万亩,产量1590万吨,年生产蔗糖190万吨,酒精15万吨,蔗糖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该省除烤烟之外的第二大产业。由该省土肥站提供技术支持、云南英茂商务控股,云南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公司坚持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手段,以甘蔗作为目标市场,采取“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工作方式推广,提高甘蔗施肥的科技含量,提升甘蔗的品质。针对甘蔗的科学用肥问题,组织生产供应甘蔗专用BB肥,由测土配方、加工配肥、供肥指导三大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云南农化科技公司“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程序。即:1.测土。按田蔗200亩、山地蔗100~200亩取一个土样分析化验,摸清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划定配方区域,作为肥料调度的依据;2.配方。根据测土结果和甘蔗需肥特点、规律,结合当地高产高糖栽培管理经验,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出施肥配方,以通知单的形式发到农户,农户照单施肥;3.配肥。在糖厂兴办配肥站,根据配方结果,确定并生产若干种适合当地土壤和甘蔗生长特点的配方肥,一般每个蔗区3~4个配方即可;4.供肥。利用蔗肥挂钩的独特机制,由该公司配合糖厂农务科在乡村设立农化服务点,发放测土施肥通知单,农户交蔗时,按通知单要求在糖厂购肥、取肥,并在糖厂建立蔗肥台账;5.施肥技术指导。该公司会同糖厂在农化服务点进行技术培训,举办一定规模的示范样板,让农民看到实际效果。
高原湖泊区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是云南省烟、粮主产区。2000年以来,该市实施配方施肥面积年均为近10万公顷。土肥部门近年来在玉米、水稻、小麦、蔬菜上,对一次性施肥技术作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作物一次性施肥技术与等量单元素化肥常规分期施肥技术比较,具有供肥平衡,肥效稳定,作物经济改善,增产、增收、省工、省时,配方施肥到位率高,减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为使农户现场看学配方施肥技术,市、县区层层举办较大面积的展示样板,全面带动、辐射配方施肥工作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化肥偏施、重施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氮和磷的流失构成了对“湖、库”径流区的面源污染源的重要因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不但成为障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面源。为此,该市近年来拓展配方施肥领域,研究高原湖泊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在实施“沃土工程”中,把搞好配方施肥作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减轻湖库水体氮、磷负荷量研究的必要措施。
大理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依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和土壤分析测试结果,结合洱海流域农业生产实际,根据土壤类型、农作物种植制度、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吸收利用特点,深入开展测土配方优化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完成“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定位试验”、“水稻、玉米控氮减磷平衡施肥试验”、“蔬菜施用有机无机专用配方肥试验”等正规区组试验75组,同田对比监测试验199组。通过试验、示范,成功探索出“控氮、减磷、增钾、补缺素、调酸改土”优化平衡施肥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并开发出大蒜、水稻、玉米、亚麻、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专用有机无机配方肥及大蒜保苗壮果灵等肥料新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同时,为抓实肥料物质配套和就位工作,从昆明引进“大理九园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大理,并于2003年建成投产,充分利用农村畜禽粪便废弃物,生产精致生物有机肥和专用有机无机配方肥,为示范样板区肥料物质配套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