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菜篮子”工程实施25周年重点活动 > 调研报告

绥化市关于开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 2013-05-26 17:31 作者: 来源:绥化市农业委员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办发[2010]18号文件关于:“菜篮子”工作的部署,按照农市便函[2013]6号文件要求,对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全市近年来发展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南部,坐落在松嫩平原中部呼兰河流域,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辖1区9县(市),162个乡镇,1335个行政村。幅员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全市水资源总量48.99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28.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22.38亿立方米。境内江河、沟泡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沼泽星罗棋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并且水质清纯,少有污染,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全市总水域面积234万亩,规划水域滩涂面积129.5万亩,已开发养殖面积近百万亩,尚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和开发潜力。全市汇集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全市流域内共有鱼类9科60余种,其中鲤科鱼类30余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鱼类20余种。全市可开发利用的宜渔水面140多万亩,养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生产方式多样化,水产各业齐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新格局。

  二、“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水产品“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仅2012年度就有北林区金龟山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庆安莲花鱼种场和兰西兴城水产养殖公司三家企业承担了“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规模815亩,生产各种鲜活水产品800多吨。各地在“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机制创新,努力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生产供应,积累了很多特色做法和先进经验。

  一是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群众渔业,增加“菜篮子”水产品数量。各地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强,提高了水产品产量。目前,全市承担“菜篮子”工程项目的鱼池全部达到了水、电、路畅通,养殖户实现了机械增氧、机械投饵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金龟山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菜篮子”工程项目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把所有鱼池用推土机彻底清了一遍,清出底泥1万多立方米,减少了污染源,清出来的泥土用于补修脱坡的池堤,使鱼池深度达到了2.5米。兴城水产养殖公司投资46万元,购置了增氧机、水泵;新打了机电井;架设了供电线路;维修了注排水渠;新建了硬质化道路等。

  二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菜篮子”水产品质量。近年来,各地区渔业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强质量监测,强化监督执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2012年,北林金龟山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东浩渔场代表我市成功接待了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督查组的检查,从检查的结果看,云、贵、川三省督查组对我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了我市“菜篮子”水产品的质量。

  三是加强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水产品苗种供应能力,保证水产品生产的苗种需求。我市现有肇东市东发渔场和北林清涛渔场两家较大规模的苗种生产基地。北林清涛渔场在2010年建设了国家级黄颡鱼良种场,通过改造鱼池、扩建孵化车间等措施,苗种繁育能力不断提高,可繁育黄颡鱼、德国镜鲤、六须鲶、鳊花、鲢鱼、鳙鱼、青鱼等10多个品种。绥化市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从2006年以来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松浦镜鲤新品种的选育、养殖推广工作,已经被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确定为“松浦鲤良种养殖推广示范基地和良种保种推广基地”。该公司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目前公司有松浦镜鲤亲鱼10万尾,可繁殖松浦镜鲤水花1.5亿尾,夏花鱼苗6000多万尾。另外,2012年北林区津湖渔业有限公司还申报了国家级鲶鱼良种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通过这些苗种基地的建设和生产,我市鱼苗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增强,目前全市鱼苗年繁育能力达到3亿尾,基本满足了全市苗种生产的需求,也为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苗种保障。

  四是不断优化渔业生产经济结构,丰富水产品“菜篮子”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调优品种结构。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养殖品种在稳定鲤草鲢鳙常规品种的基础上,向“引洋、养野、推新”上发展,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和北方特色品种。目前,我市名特优新品种主要有黄颡鱼、六须鲶、松浦鲤、德国镜鲤、异域银鲫和泥鳅、河蟹等,名特优面积已发展到38万亩,名特优新品种水产品产量达到50%以上,从而极大的丰富了我市“菜篮子”水产品品种。

  五是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鱼”。自2006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活动,截止到2012年,全市共创建部、省两级水产养殖示范场33个,其中部级11个,省级22个,累计创建面积达到4078.3公顷。2002年我们率先在东北三省开展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水产品通过了质量认证。到2008年全市近百万亩养殖水面全部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实现了整市推进的目标。另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主要渔业企业全部实行三项纪录。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也为“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本实现了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鱼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尽管目前我市池塘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尚有30-40%的鱼池需要进行改造,改造后的鱼池需要每2-3年清淤一次,缺少资金支持,影响了水产业的发展和“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的发挥。

  2、技术人员短缺。目前我市渔业专业技术人员奇缺。有的县根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只好靠非专业人员凭多年的经验指导生产;有的县靠回聘已经退休的专家发挥作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影响了全市渔业的发展,也为“菜篮子”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实行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渔民三方联动,需要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运行机制和条件建设,需要建立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五有”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4、市场监管不理顺。水产品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特别是水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失控,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国家于2008年在大中城市开始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没有推行到全社会,那么水产品的市场准入和产地追溯难以在一个地方实行,保证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很大。

  5、水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通,造成水产品季节性积压。能为养殖户提供水产品市场信息的部门很少,养殖户只能依靠经验教训盲目生产,造成季节性产品过剩,价格低,形成水产品积压。

  四、建议

  1、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养殖户进行鱼池改造,提高水产品生产能力,扶持养殖户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进一步丰富水产品“菜篮子”。

  2、理顺水产品市场监管主体,加强执法检查,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扶持有规模、有组织的渔民合作组织建设。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生产,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养殖户服务,为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合作组织可以保证水产品质量,为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5、为国家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可以提高养殖大户组建领建渔业企业和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渔民搞好生产三项纪录的积极性,提高渔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菜篮子”的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