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重庆永川:“中华梨村”如何实现规模经营?

日期: 2015-04-16 09:54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重庆调查组到永川区黄瓜山村开展走访调研。黄瓜山村现有耕地面积8266.92亩,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盛产黄瓜山梨、大米、生姜等农产品,其中“黄瓜山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是该村的主打产品。全村近半土地种植黄瓜山梨,号称“中华梨村”。

  调研中发现,黄瓜山村虽然梨业种植面积大,但仍以各家各户分散经营为主。目前,地方政府和村集体推动梨产业规模经营的热情很高。主要原因:一是为解老龄之忧。该村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不愿再种梨,目前从事梨种植的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梨农不愿意轻易放弃,同时又担心后继无人,希望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持续发展。二是为解销售之困。黄瓜山梨皮薄、水分足,不耐储存,上市时间集中,需要快速销售。每年7月底到9月是集中上市期,目前的销售方式主要是在路边摆摊,或卖给上门收购的小贩,售价每斤1-2元不等,不确定性很强。据梨农张伦凤介绍,她以前挑着担子坐公交车去市场上卖,每次只能挑200斤左右,价格最低时只有每斤7毛钱,卖的又累,赚的又少,如果要等合适的价钱,又担心梨子会烂掉,希望通过规模化经营解决销售难题。

  在发展规模经营的问题上,政府、集体和农户形成了共识,但从现实情况看,进展却并不顺利。调查组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规模经营的方式选择上。当地推动水果产业、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多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主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实现,而这种方式在黄瓜山村的梨产业上并不适用,主要原因是流转双方在土地租金上的利益分歧较大。目前黄瓜山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以每亩每年800斤稻谷折现,如果租金上涨过多,土地转入方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将显著上升;目前种梨的亩均年收益能达到2000-3000元,如果租金明显低于收益,农民又会蒙受较大的利益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梨业规模经营只能探求其他方式。目前,能人带动、合作经营的方式已初现苗头。36岁的廖昌华经营一家“农家乐”,自家有近7亩梨园,可供游客游玩采摘,采摘价格为每斤3-5元。由于自家梨园供给量少,限制了销售额。2014年8月开始,廖昌华与附近10户梨农联合经营,把梨园扩大到近40亩。“自家梨园自己管理,但都放在我这销售,售价比他们自己零卖高得多,所以都愿意跟我一起干。”廖昌华的话在张伦凤那里得到印证,她家经营梨园6亩,之前销路并不好,全年纯收入就1万多元。2014年与廖昌华一起联合经营,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当年张伦凤家卖梨的纯收入达到3万元。

  在看到合作经营活力的同时,我们感到这种方式的前景也有隐忧。黄瓜山村目前还没有一家成型的梨业合作社,梨农中40-50岁的只占五分之一,40岁以下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依靠黄瓜山村自身发展合作经营,不仅领军人物相对匮乏,能否持久也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调查组认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只有土地流转一种途径,发展合作经营也不只有社区农民自发组织一种方式。据了解,除销售环节以外,梨树种植环节的施肥、浇水、打药等主要工序,也可以实行标准化的统一管理和服务。为此,培育或引入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也不失为一种补充,甚至是更符合当地实际的梨业规模经营实现形式。准确把握产业特性和当地人口资源状况,“中华梨村”也能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规模经营之路。

  (赴重庆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