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湖南:棉农卖棉难,急需支持

日期: 2015-04-02 10:33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湖南岳阳市是我国长江流域的重点棉区,由于棉花价格下跌,销售不畅,棉农面临困境,亟需政府采取措施帮助渡过难关。

  1)棉花变现难。棉农反映,有60%左右的棉花还积压在家中,不能变现;即使销售出去的,很多人也只是拿回了白条。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但当地农民普遍缺乏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开展新一季的农业生产。调查组分析,出现棉花变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企业对今后的价格走势心理没谱,收购积极性不高,同时因政策性贷款难以到位导致已经收储的很多打了白条;二是虽然国家对长江流域棉区补贴政策已经确定,但由于农调队的补贴面积和产量与湖南省自己的统计数存在较大出入,导致全省具体操作办法迟迟难以出台;三是籽棉价格一路走低,棉花价格2.85元/斤左右,个别地方只有2.7元/斤,比上年降低了1元以上,达不到棉农的心理预期而惜售。

  2)种植面积逐渐递减。据了解,岳阳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华容、君山、安乡3个县(区),面积约92万亩,籽棉亩产300-500斤之间。从成本收益看,如果亩产500斤籽棉,按2.8元/斤计算,种棉收入为1400元/亩,扣除种植成本500元/亩(不含人工成本),农户种棉纯收入可达900元/亩,加上棉花收获后种一季油菜400元/亩的收益,农民“棉花+油菜”种植模式的收益可达1300元/亩,略高于种植双季稻的收益。而亩产300斤左右的低产棉田只有七八百元收益。目前价格下,如果能实现高产,种植棉花对农民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长江流域棉花种植机械化率低,种一季棉花要比种两季水稻还费8、9个工,加上大量中低产棉田存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

  3)调整种植结构难。由于国内棉价远远高于国际市场,近几年当地也在积极尝试调整种植结构,但实际效果不佳,农民感到十分茫然。2014年改种试点中,有的“旱改水”,棉田改种水稻,但是因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灌溉成本高,降低了生产效益;有的将传统“棉花+油菜”模式改成“夏玉米+油菜”模式;有的改成只种植一季玉米、一季高粱或者改种蔬菜。但是这些模式的比较效益普遍不高,除了水稻、玉米销售渠道、价格相对稳定外,其他模式生产风险都很高。2014年部分棉田改种高粱,而高粱价格大幅下跌;部分棉田改种南瓜、冬瓜、包菜、豆角、黄豆、芝麻等作物,有的销售渠道不畅,有的价格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从实践看,结构调整情况复杂,既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又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需要十分慎重。

  调查组认为,当前农民最急需的是把手中的棉花销售出去,拿回现钱,以购买生产资料启动春耕生产,避免出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问题,同时政府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帮助传统棉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平稳转型。为此,调查组建议:一是加大棉花收储企业的贷款支持。2014年棉花收储企业因政策性贷款资金难以到位而缺乏收储资金,需要国家加大贷款力度以解决棉农卖棉难问题。二是湖南省尽早出台对棉农生产补贴政策。尽管发改委、农业部在2014年10月明确了湖南等9省的补贴政策,但是目前湖南省实施方案迟迟没有出台,棉农对政策走向不托底,以后还种不种棉花不知所措。三是加大对棉花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攻关。棉花生产比其他作物花费更多的劳动力成本,要加强技术攻关,选育出适合机收、高密栽种的棉花新品种,研制和引进适应性强的播种、采摘机械,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降低棉花生产特别是采摘的用工成本。四是设立棉田改制专项。组织科研院所加强棉田改制耕作制度研究攻关,探索高效改制模式;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引导探索创办不同模式的棉田改制示范样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引导农民改种。对“旱改水”的,国家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排灌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早几年在棉花价格形势较好的情况下部分“水改旱”和其他水源条件好的棉田尽量改回种植水稻;针对湖南省玉米市场容量大、价格较稳定,对其他不能改种水稻的棉田优先引导农民改种玉米,降低市场风险;对没有水源而交通又方便的棉田,可以采取以销定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发展多种经营;对传统间套种区域适当扩大棉田间套种规模,提高旱作效益。

  (赴湖南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