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广东河源:一位县委书记的基层“农业观”

日期: 2015-03-20 16:53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河源市龙川县是农业大县,80%以上的居民是农民,过去曾是广东省的农业龙头,现在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下,如何真正抓好农业?如何使农民更愿意从事农业?如何真正促进农民增收?龙川县委书记韦钦强与调查组座谈交流,就如何抓好农产品加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谈了个人的体会和观点。

  一是中央政策落地难。国家的政策很好,但是很难落实到地方。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项目落地的直接通道,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可以实实在在落到基层。

  二是企业融资难。从龙川县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落实到基层的资金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抵押物不足,相比房地产等行业,农业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即便是获得了贷款,也往往会打折扣,只能获得80%甚至50%的申请额度。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和推广如“政银保”这样的项目,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同时针对农业企业的特点,推出长期、低息或贴息的金融支持方案。

  三是人才引进难,发挥作用难,留住人才更难。国家出于保护东江水源地的考虑,规划龙川县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但现在说一个地方山清水秀生态好,基本上和穷划等号”。搞农业经济效益有限,县域经济不发达,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优势;县城科研条件有限,技术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农业人才的编制、身份、奖金等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困难。建议国家对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农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在编制、科研条件和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以解决农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在本地农村青年的技术培训和创业方面,给予指导和政策扶持。

  四是申报项目难。由于层级多,申报程序复杂,过程长,县里一级很难申报到国家级或省级的项目。据了解,2015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资金将达到1.62万亿,但项目申报指南中指出,必须是国家确定的农业综合开发县才可以申报,而龙川县不是。因此,建议国家调整相关政策,在农业企业项目申报方面对农业大县予以倾斜和扶持。

  五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建厂时,受到国土用地指标的限制,容易和国土、林业部门的用地指标发生冲突,政府一般都会优先考虑工业、房地产等产业的用地需求,因为这些产业可以马上拉动GDP,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指标少。目前龙川县有8家农产品加工的大型企业,却只有500多亩的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建议国家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用地需求,从相关政策、布局、规划等方面对地方给予指导。

  (赴广东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