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新疆昌吉:警惕农民“贷款依赖症”

日期: 2015-03-18 14:41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农民贷款难是个老大难问题。调查组在新疆自治区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光明村、红星村等多个村组走访农民时,却发现这里的农民获得贷款并不难,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可以通过农户联保方式顺利贷到款,贷款额度达到5-30万元不等,平均每户年均贷款十多万元。虽然贷款很方便,额度也很高,但大家反映,农民好像得上了“贷款依赖症”,甚至有相当部分农民借新贷还旧贷,贷款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有的农民自嘲“现在我们种地实际上都在给银行打工”。

  据幸福村一位村民说,自己全家5口人,责任田有35亩,2014年还转包了其他村民的30亩地,都是种玉米,另外还养了六七十只羊。2013年底贷款11万元,2014年秋收还贷后,时隔一个月又贷了13万元。他告诉调查组,今年要是生产一切正常,没有大灾,预计还贷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收成不好,就肯定还不上,到时候只能从民间借高利贷(每万元半个月300-500元的手续费)先把银行贷款还上,保持住在银行的信誉,再从银行借出更多的贷款还上高利贷。

  座谈中幸福村农民反映,大约70%左右的农户2014年的贷款需要靠民间高利贷还清,这种情况还在呈逐渐扩大的趋势。有的农民认为,主要是近年来生活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而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都没涨,有的还有下降,农民种地收益越来越少,导致还贷能力降低,只能依靠不断借新债来维持生产生活。

  调查组还了解到,当地的信贷机制对农民也不利。目前在二六工镇给村民放贷的主要有3家金融机构,分别是农商银行(前身是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但三家银行贷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是本年度的春耕贷款要在上一年的10-11月份申请办理。如果等到春耕备耕时的三四月份申请,银行就表示信贷额度已用完,农民一般贷不到款或者最多贷出一两万元。二是农民每年的贷款额度可以在前一年基础上提高,但是不能有大幅度减少或者不贷的情形,如果不贷,信用额度就会下降,再想贷就只能从1万元起贷。

  调查组认为,从表面看,农民虽然每年都能及时贷到款,额度也很大,但实际上农民贷款并不是按需所贷,贷款的规则从期限、额度、实际成本上看并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金融惠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每年春耕要等到三四月份,但贷款却在前一年的10-11月就发放,农民要多承担5个月的利息成本;而且贷款的利息比较高,月息在8.0-8.8‰之间,贷出10万元一年利息就在1万元左右,远高于一般的商业贷款。

  (赴新疆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