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甘肃:高台县土地流转的喜和忧

日期: 2015-03-18 14:40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把土地流转作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截至2014年末,全县流转土地面积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2%,流转的形式主要有租赁、转包、互换等。

  调查组在走访中看到,这里的土地流转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改变相辅相成,农业农村发展正经历深层次变革。一是种植业结构加快调整。南华镇共流转土地2.5万亩,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步伐,蔬菜、瓜果、番茄和玉米制种等面积稳定在耕地总面积的75%以上。二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通过大面积耕作、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绿洲农业、金明生物等公司流转土地5755亩发展蔬菜产业,紫冠圆茄专业合作社100多名社员以2180亩土地入股,种养大户张天红流转土地100亩种植制种玉米。三是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巷道镇东联村以互换的形式开展土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耕地进行整合后,每亩可节约劳动力、机耕燃油费、用水等成本200元,同时为更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2014年全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400元。四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除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以选择给合作社或企业打工,再获得一份收入。东联村修建了住宅新区,近8成农户搬进了公寓楼,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农业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固然喜人,但也存在着一些隐忧。一是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倾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效益普遍高于粮食,蔬菜日光温室亩年收益最高时达到2万元,玉米制种亩年收益超过千元。加之租赁成本高,流转土地很少种植粮食。二是对流转土地的掠夺式经营。个别经营主体对流转土地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等严重后果,给土地继续流转制造了障碍。三是流转土地经营风险加大。流转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市场、资金制约较大,一旦发生经营困难,难以按时足额支付租金,极易引发各类纠纷和社会矛盾。四是流转程序不规范。有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标的物不清,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有的土地流转双方没有签订流转合同,只是口头协议进行私下流转;有的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也不到相关部门备案。

  调查组建议:一是在进一步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和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的支持力度,强化土地流转的物质基础;三是积极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实现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合理的经营收益。

  (赴甘肃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