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园区向山要地 保耕地从根入手
贵州调查组在大方县调研了解到,该县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坚持保护耕地这一可持续发展之本,探索向山要地的突围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土地瓶颈“逼”出了创新思路。2010年末,大方县耕地面积75万亩,潜在石漠化和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6%。在人多地少、石漠化严重的双重制约下,如何既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又要符合国家工业用地政策、保护耕地红线,成为大方县破解用地瓶颈的紧迫任务。县里经过反复研究,坚决摒弃在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地区建产业园区的传统思维,坚持“三少一无”(耕地少、林地少、房屋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理念,提出向山要地、削峰填谷、依山就势、梯次场平,在山地丘陵和石漠化地带建产业园区的思路。
“梯田产业”和“梯田园区”的神话。在毕节同心食品药品产业园区规划地,丘陵、石山、沟壑面积约占70%,能集中开发利用土地仅564公顷,有利资源十分有限。县里坚持节地挖潜,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解决了“地从哪里来”的难题,在山区创造出了“梯田产业”和“梯田园区”的神话。
向山要地,得到的不仅仅是土地。一是缓解了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在建设刚性需求与耕地红线的硬性约束下,拓展了用地指标的新空间。二是减少了耕地和平地的占用比例,优化了建设用地结构,破解了结构性难题。三是变石为宝,节本增收。把平整场地得到的石头进行砂石加工,不仅满足了自身建设需要,多余砂石还对外销售,增加了收入。四是降低了建设成本,向山要地不影响农民生计,缓解了征地矛盾,降低了拆迁成本。五是建立了重视土地利用效率的理念。把环境低污染和土地资源低消耗作为企业准入门槛,重点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水平和高效益的项目。六是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园区建设还增加了绿化面积。
通过向山要地,大方县破解了用地难题,降低了建设成本,实现了园区建设的生态化发展,这一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赵克志的赞扬,称大方县是“虎头山上建园区”。
(赴贵州调查组供稿)
相关新闻
- 农业农村部2018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综述 2018-04-19
- 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为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材料 2018-04-02
- 农业部启动2017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2017-02-16
- 让村集体资产“活”起来 2016-06-07
- “村里的集体资产俺也有份”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