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烟台:继续领跑,打造农业产业化强市

日期:2019-09-20 10:33 作者: 来源:农村大众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市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较早的地区,“产业化”是烟台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征。截至2018年,烟台市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十年居全国地市级首位,农产品网上零售规模居全省首位,拥有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莱阳梨、莱州梭子蟹、长岛海带等51个区域传统优势品牌和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烟台海参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起点,新征程,面对如何实现烟台的农业农村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时代命题,烟台全市上下奋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烟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产业造血,“烟台苹果莱阳梨”老树发新芽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在烟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烟台着力培育农业产业的造血能力,开展农业重大应用技术联合攻关、万名科技人员下乡、科技型现代农业企业培育等行动。 

  出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数十年来,栖霞苹果一直在国内外享有极好的口碑,栖霞也因此享有“中国苹果之都”美誉。但近年来,树龄老、品种老、观念老、模式老的趋势,导致苹果竞争力有所下降。能否抢抓机遇实现产业升级,直接决定着这一金字招牌的命运。 

  2017年,栖霞市抓住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契机,在134个村建立起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互惠共赢的利益合作共同体。产业园将流转后的土地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品种改良、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品牌营销等一揽子问题。20多台大型机械一天完成400余亩土地的施肥与起垄,200多名工人几天便可栽植近7万棵苹果苗,加之机器除草、自动浇水、飞机打药、电脑诊断病虫害,这样的耕种速度和管理方式,让习惯“单户单干”、人工劳作的栖霞市松山街道汉桥村的果农们,对农业生产有了颠覆性认知。 

  汉桥村果农张志虎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按照入股老果园每亩折价800斤小麦、光板地折价600斤小麦的市场标准,由栖霞市财政统一发放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0年。果园见效益后,农户还能按纯收益的20%比例分红。 

  “保守估计,进入盛果期后,果农每年可至少增收2万元,村集体收入可达400万元。”汉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守欣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园建设,今年3月,栖霞市还面向全国招聘了39名年轻项目经理选派到产业园,利用无人机、割草机、水肥一体化设施,从事果园的管理工作。“小果园”长出的是苹果,承担的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梦想”。
 

  不止栖霞,在蓬莱,村党支部与葡萄酒公司合作,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已达8万亩;在莱阳,政府牵头、村企合作,沿莱阳梨主产区集中连片打造,整合现有的万亩梨园,以梨文化品牌提升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提档升级……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二次革命”正在烟台农村蓬勃兴起。 

  多元发展,产业优化结构 效果明显 

  今年7月,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的画面,依然不时浮现在茂源果蔬合作社的理事长吴金海的脑海里。 

  对龙口市黄山馆镇而言,这处院士工作站的意义非凡。黄山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曲有锋用一句话总结:“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和神舟绿鹏农业科技公司的强强合作,对于推动航天育种和当地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运用转化,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航天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以种植、养殖为主,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为目标,致力于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示范推广基地。生态基地位于黄山馆镇大脉村,这里以前是荒草丛生的贫瘠土地,无人管理,一片萧条。合作社将周边农户的荒废土地复垦整合以后,初期以生态种植、养殖业为主。 

  “我以前是做设备安装的,对农业这一块比较感兴趣,就开始从养点羊、种点菜开始一点点发展起来。”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吴金海说,“后来经过从事航天工作的朋友的牵线搭桥,和神舟绿鹏公司联系上了,就开始专门引种栽植航天育种产品。” 

  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集团下属专业从事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繁育、成果推广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公司。2016年茂源果蔬与神州绿鹏进行合作,引进栽植航天育种产品取得成功。合作社从传统种植行业转型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园,整个园区整体实现科技农业、循环农业、生态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有了好种子、好苗子,还得有好的土壤,才能结出好果来。茂源果蔬合作社又联系上了山东省土壤地球化学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2017年山东省发改委认定组建的省级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山东省地矿局所属的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现代生态农业讲究全域产业化、科技化。通过对土壤的分析、改良、去毒害,依托山东省土壤地球化学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质、无公害的绿色种植。”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有关专家介绍。 

  了解到,随着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烟台已经创新培育了产业整合型——安德利模式、产业交叉型——威龙模式、利益紧密联结型——仙坛模式、新业态综合型——园区经济模式、新载体支撑型——电商模式等五种农业产业化新业态。 

  科研创新,“一粒玉米种”7次创 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主燃料”。烟台农业科研人员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以科研攻关研发新品种、不断开拓新市场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大盘。 

  今年春节,李登海像往年一样,又是在海南的玉米育种材料地里度过的,这也是他在海南连续度过的第41个春节。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选育出具有不同高产能力水平的五代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高产能力从突破亩产700公斤到1500公斤。
登海种业利用自己创新的杂交玉米品种进行高产攻关,先后7次创造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民族种业做大做强、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多年来,登海种业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其中,最显著的成效是打造出一支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
 

  翻看登海种业人才资源库,科技人员达到111名,中高级职称人员达到68名,16位具有研究员职称,9名中青年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和省级特殊津贴,7名人才入选山东省科技人才库,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 

  2014年,为激发人才创新动力,登海种业克服思维定式,将试验站全部改成子公司,科研骨干持子公司股份,身份变成企业所有者。 

  注重科研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登海种业建成6个国家级、2个省级研发平台,并联合33家单位发起成立“国家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全国最大的玉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每年,登海种业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科研中心,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有了人才和平台支撑,登海种业的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育种技术方面,公司积极开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手段,结合玉米常规育种,大幅提高玉米育种效率;高产栽培方面,研究总结出高产高效玉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精简化、机械化技术优化与集成,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大面积生产;种子加工方面,研究出高产玉米新品种的种子干燥、脱粒、包衣和包装技术,大幅提高了种子质量。 

  农业科研道路漫漫。“我们总计投入十多亿元从事种子科研,是全国在这上面投入最大的企业。”登海种业相关人士说,“有真实才学、有创业精神和担当精神的实干家们是伟大的。” 

  科技是助农增收的有力途径。烟台在全市建立起以烟台农科院、莱州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完善的农技推广网络。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的试验站12个,选育的烟农系列小麦、烟富系列苹果、登海系列玉米杂交种、丰抗系列大白菜等农业新品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附件: